你“死在了”多少人的朋友圈?
![](https://img.haomeiwen.com/i934037/1de94d2dbedc6289.jpg)
前几天一个朋友约我出去吃饭,他说介绍几个朋友给我认识。我想毕竟刚来北京,身边的朋友也不多,多认识几个朋友总是好的。于是就跟他去了。
晚上八点人陆陆续续到齐,一共八个人,除了我大家彼此都认识。有从事金融的,有搞IT的,有做医生的,居然还有一个准备出道的小明星。我心里默默地感慨了一下,“你丫认识的人真广啊。”席间,他是这样夸大其词地介绍我的,“他可是夜间时段主播,有几十万粉丝...巴拉巴拉。”其实,我自身来讲是很排斥这种局的,因为我原本就是一个慢热的人,没有办法很快的跟大家熟络起来,打成一片,所以从头到尾只跟邻座的医生先生说过几句话,有那么一点尴尬。终于,快要散场的时候,IT先生提议微信上拉一个群,方便大家联系。虽然心里不想,又不好拒绝。就这样,我有了大家的联系方式。
今早突然想起来,那天跟医生先生咨询的一些事,想跟他继续了解一下。想着还是先寒暄几句来避免直接进入主题的唐突与尴尬。于是,我发了条微信过去,开场是这样的
”Hello,我是凌峰,周末在干嘛啊。“
但是我下一秒立刻收到的回复是这样的。
”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您还不是他的好友。“我不禁冷笑了一下,想,这是什么鬼啊。然后大脑飞速的给出了自己两个选择:1.主动加回去,继续假装没事。结果可能是他说不小心删掉了,或者压根不通过;2.老死不相往来,权当没认识过。再下一秒我反问自己了一句,为什么要加回来?我并没有给出自己答案。所以,第一种想法完胜。
接着,我把通讯录翻到了最下面,我第一次想看一看自己微信好友的数量,一共有525个,我真的想不出来我什么时候加过这么多人的微信。我对这件事越来越好奇,就去一个都是认识十几年的好朋友的微信群里问了一下:”大家有多少微信好友啊?“
通过这个提问我发现,工作之后的人好友数量相对还在上学的人要多一些。十个人回复我,八个人都超过了300,六个人超过了500。原来是个普遍现象。“那平时常联系的又有多少呢?”我又问。这次大家的答案比较统一,不超过五十个。更有人说:”三五个吧,谁没事总聊微信啊,也就跟你们几个扯扯淡,真有事打电话,效率高。
我还想知道一个答案,于是发了一条朋友圈:“你觉得电话号码与微信哪个更私密,认识陌生人时你会留哪一个联系方式?”90%的人,两个选的都是微信。
我想大概的原因可能是,微信它更贴我们的生活,更能保证随时在线的状态,隔着屏幕,避免了双方面对面的交流,透过文字、语音,也许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更多的反应时间来做出完美的回复。用手机作为媒介,有的人做了私下里更真实的自己,有的人扮演着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忽然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微信取代了电话、短信,稳稳地成为了我们社交领域的第一霸主。比如,以前追女生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她的电话号码,而现在一定是对她说:“可以加你微信吗?”再比如去到一个纯Social的场合,素不相识的机个人完美的聊天收尾,“加个微信吧”。这貌似是一个不能否定的邀约,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会说不行,都会出于礼貌地加一下微信,然后永远地让他躺在你的通讯录里。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用交换微信成为认识别人的第一要义,随之迸发出了附近的人、摇一摇、微信雷达等无所不用其极的交换ID的方式。从而,我们渐渐地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好友,每天在朋友圈似乎就可以看尽了这世上的生活百态,总可以感叹出一句:“怎么什么人都有啊。”然而我们微信里很大一部分的朋友不过是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根本没见过几次面没说过几句话,有事没事点个赞维持着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社交礼仪。更有一部分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就我个人而言,朋友圈点赞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因为我总是在别人的朋友圈下看见某某某赞过,即使他们俩隔了远似西天取经般的距离与三百六十行的行业,或者他现女友的前男友正跟点赞的人在一起,所以我完全不想参与其中。每次我看见这样的剧情,心里总是奔腾过一万只萌兽,脑袋里反复出现这样的疑问:“他俩怎么认识啊?”或者“他怎么谁都认识啊?”虽然很好奇,但又觉得要是什么事都搞清楚,活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每次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也都是默默地向下滑过,继续浏览朋友圈。
由于不熟识的人增多,还会时不时莫名其妙的收到类似:群发不用回,检查好友,你也试试。这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发来的消息。还有:中秋节到了,发个红包买月饼这种我完全想不出来来源的消息。可我以前却从来没有想过我当初为什么要加他微信。
我承认,我是一个微信的重度用户,或者说中毒用户,它贯穿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如果你现在给我打一通电话,我会觉得,“难道不能在微信说?那一定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微信真的那么重要么?有那么多好友,真的很重要吗?
就我而言,微信真的很重要,我通过微信消息联系我很久不见的朋友,我通过微信视频看他们的琐碎生活,我通过朋友圈微信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仅如此,我还用微信工作,因为没有人不用它;用微信看新闻,因为它的及时性已经超过了微博;用微信购物,因为任何一种app都支持微信付款。就这样,微信一步一步地取代了通话走近了我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每个月只有用不完的通话分钟数,却永远没有用不完的流量。可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好友,过多的微信好友让我不能在朋友圈说我想说的话,不能表达我真正的看法。有时你只是想啰嗦一下今天很累,随口说一句负能量的话。但总会有不了解你的人评论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但句句圣母般的词语,再或者让他们觉得你就是个负能量爆棚,每天只会啰嗦的人。可是,你是吗?真正的你是朋友圈简单的状态就可以看出来的吗?难道你时时刻刻的开心、愤怒、成功、失败都是要透过朋友圈才能表达的吗?我想不是吧。
也许会有人说我把这件简单的事看的太极端,也会有人说,可以通过微信好友向更多优秀的人学习,这一点我不置可否。微信固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可我还是觉得了解一个人,向对方学习,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带来更好,更真实的结果。
没错,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微信,这会让我与朋友们的生活脱节,会降低工作效率,会丢掉很多机会。可我希望它是我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控制我的工具或者我某些烦恼的源头。所以,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好友,也许下次某些场合再有完全陌生的人对我说,”留个微信吧。“我可能会说,”不喜欢用,给你电话吧。”虽然听起来很有距离,虽然可能从此连点赞之交都做不了。我倒是觉得比躺在通讯录里,永远不说话的好。你觉得呢?
欢迎大家关注我新浪微博:主播凌峰 微信公众号:fm24939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