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丹心随笔
或许诗和远方,只是高晓松的一场骗局

或许诗和远方,只是高晓松的一场骗局

作者: 丹尼尔李S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09:32 被阅读0次

    文|丹尼尔李

    “诗和远方”对于很多人而言,终究不过是黄粱梦一场。

    念念不忘时,总如心间白月光,亮了心情,笑了容颜;怀抱拥有时,几番辗转,凡尘琐事,难免再上心头,凭添新愁。

    为何黄粱一梦?为何再添忧愁?

    归结起来,“诗和远方”不在远方,远方在心里那个诗意的地方。

    01

    2016年,向来潇洒的高晓松,创作了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此歌一出,人们争相传诵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句歌词,一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路上,默默给自己打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你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拴着,每日家、市场、超市来回折腾,心里告诉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你的日子过得比电视剧还要狗血,每天气的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升,暗暗安慰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于是“诗和远方”真的成了远方,远在那些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远在他乡的购物天堂,远在这一亩三分地以外,其他任何脱离生活的地方。

    “诗和远方”成了梦想,

    “诗和远方”成了奢望,

    “诗和远方”成了乌托邦。

    02

    有次和黄山的友人聊天,谈及生活的不幸和辛酸,她微笑着说了句,“也没什么,不是还有诗和远方嘛”。

    那时的我,一直迷茫于“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我忙问她,“你说诗和远方是什么?”

    “就是去外面旅游,去看风景,让自己开心。”

    “你不就在黄山风景区吗?你要去哪里,看什么样的风景?”

    “只要不在这里,去别的景点应该都行。”

    那一刻,我若醍醐灌顶,原来我们很多人说的“诗和远方”,都是别人眼里的苟且,它只是生活在别处,只是肉体的远方,是一张车票,一张机票,可以即将到达的地方。

    远方尚未抵达,充满了各种美丽奇妙的想象。为了远方,有些人无所畏惧,正如高晓松歌里写的那样,“为那片海不顾一切”。

    可是到头来,却成了历经沧桑,李宗盛笔下的“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聂鲁达在《旅人》里写下这么一句:

    “旅人自问,是不是浪费了光阴,把路推至更远处,却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悲哀,回来再度告别自我,再度启程!”

    生活依旧残酷,该苟且的依旧苟且。

    “远方”不是解决生活痛楚的灵丹妙药,它就是一针麻醉剂,药劲过了,即使肉体在远方,精神依旧会苟且。

    03

    我们很多人说的远方,还是未曾拥有的人。

    李敖的远方,曾是胡因梦。

    未曾拥有时,胡因梦是百般好,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李敖在心里,为她画了九百九十九张画像,没有一张带有瑕疵。

    他日思夜想,千般追万般求,终于拥有了胡因梦。

    梦想一旦被拉近,又变得和普通现实一样,黯淡无光。

    李敖发现这人间的仙女,也要吃喝拉撒,他终于在第1000张画像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瑕疵,他的远方瞬间坍塌,115天的婚姻结束了。

    徐志摩的远方,一直都是林徽因。

    林徽因固然是美的,也是多才多艺,文可亮过文曲星,武可爬山涉水去取经。可是林徽因终究是人间的仙人儿。

    徐志摩看到的,一直都是她仙气的一面,他却没有看到林徽因病恹恹的样子。

    因为未曾拥有,在徐志摩的心里,纵使画万千林徽因,终究都是远方的林徽因,都是他的一场梦。

    无论是李敖还是徐志摩,他们都如摄影师拍照一样,拍出的照片,总是唯美,意境悠远。不是实景真的这么美丽,而是摄影师把重要的东西凸显了出来,不重要的都淡化,虚化了。

    远方不是只有美好,只是我们未曾看到。远方从来都不是“写实”,它只是“写真”。

    04

    远方真的就是一场黄粱梦吗?

    不是!

    因为“诗和远方”本身就不是肉体的远方,它是精神的远方。

    这就要说说“诗和远方”里的“诗”了。

    相对于苟且的生活,诗即诗意的生活。诗意也就是精神的远方。

    苟且是用肉体体验的世间百态,是生儿育女,是养家糊口,是人情往复;诗意是精神的摆渡,是在凡尘琐事里找生活的乐子。

    拥有这种诗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的人物,一定绕不开陶渊明。

    陶渊明老先生可能都未曾想到,自己成了后世的精神楷模,被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传颂。

    他在《饮酒•其五》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居住在熙攘的闹市之中,却不曾感觉车马喧闹,为什么如此?

    “心远地自偏”。

    因为内心不在这里,自己关注的焦点不在这里,于是自己和这些琐事是物我两忘,完全可以在闹市之中,自得其乐。

    陶渊明的乐,就是在家中院子里,摘几朵菊花,抬头的一瞬间,看见远处日落南山,云层挪移,飞鸟归巢,顿时恍若隔世,人间仙境。

    这种乐趣,就是苟且生活里得来的乐趣,不是要逃离生活,而是在琐碎的生活里,用诗意的眼光,发现一些美好和乐趣。

    何为诗意?

    诗意是“小轩窗,正梳妆”;

    诗意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意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意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些都是生活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都成了诗意的具体体现。

    作家冯唐在一次采访中,他是这么定义诗意,

    “诗意是一种生活状态。它不是指的远方,而是指的当下,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就是诗意。”

    05

    “诗和远方”真真切切就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

    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喝下午茶,坐在别有情调的网红小店,吃的那份精致的点心,听的那首悦耳的法国香颂小曲,甚至屋外雅致的环境,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不是什么“远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喜欢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去西藏,去草原,去去感受心中的“诗和远方”。

    可是一旦他们迈出了脚,才会真的发现,哪里有什么“远方”,每天要算计着经费,算计着线路,吃喝拉撒一样少不了,苟且的生活又如影随形的伴着。

    “诗和远方”都不在所谓的远方,高晓松的这句歌词,迷惑了我们太多人。

    以至于当我们完全相信他所说的,到头来真的成了马頔(迪音)《南山南》里唱的那样:“究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或许诗和远方,只是高晓松的一场骗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aq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