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的孩子》读后感
还有雪可以玩以前从未对冬天有过一个深沉的回顾,总觉得路要往前走。
春夏秋里的欢腾,需要冬天的尘封里慢慢品味,仔细回顾,然后在心田里孕育新生。
一本本书,只顾得看下去,却不知停下来梳理总结,也荒废了书中令人回味的细节,而这些恰恰是书中最精华所在。
忙着赶路的时代里,当对待四季有一种深沉的敏锐时,对于冬天,也有了不一样的观照与对待。
夕阳掩映下的雪 夕阳西下的父女 小蜗牛一家 雪地里绿色一家三口一起闲逛植物园,走过的皑皑雪地,原来草地之下是有着墨绿的野菜的,枝头之上满满的绿芽是春天里繁花似锦的孕育,那岩石缝隙里的一窝小蜗牛睡眠中储存着来年里的勃勃生机……
假期三天,零散看完了这本《妖精的孩子》,这本书的前言里介绍到:《妖精的小孩》是较为独特的一部,它以奇幻故事的形式,讨论了一个很现实的关于儿童成长的议题——自我认同。我想这一部作品其实就是萨斯琪寻找自我的旅程吧。在妖精的世界里,因为自身半人半妖的身份让她被遗弃。在人类的世界里,同样的与众不同被村里的人所排斥。在这样的冲突中,萨斯琪在寻找自我,寻找着自己遗失的记忆,通过拼凑零碎的记忆,她慢慢找到了自己身份里的真相。然而,这样的真相本身并不会让萨斯琪找到自我的认同,这样的真相里给予她的只有冲突与矛盾,因为她的生命是不属于妖精的世界,也不属于人类世界的。在妖精的世界里,因为不会隐身术带来的潜在危险让国王陛下选择抛弃她。而在人类的世界里,因为她独特的长相与天赋异禀被同村的老少所排斥。唯一庆幸的是她的养父母——安瓦拉和雅诺,用爱呵护着她。哪怕贝丝婆婆告知他们:如今的婴儿是被掉包了的孩子,他们依然如故对待者萨斯琪。那样的一份爱里是一份理解、包容,也是这样的一份爱的滋养下,萨斯琪慢慢懂得“爱是什么”。在她的身上,因为父母的爱,有了一种面对的勇气。这也是后来,萨斯琪懂得对于安瓦拉来说,真正的礼物时所迸发出来的勇气。
原来,在爱中才能滋生出勇气。
重回妖怪世界的萨斯琪虽然有的时候会在惯性中,不自觉忘记了最初的使命,跟随妖怪们载歌载舞。但,她也会在一种觉醒中,找回自己的最初的使命。这样的中信念的力量帮助她勇敢以对,心生出舍弃“风笛”的好主意。这是一次关于“爱”的取舍的交易,而面对这些,萨斯琪毅然决然。我想,这样的一种舍弃,象征着一种对待“妖精”身份的一种舍弃,唯有如此,未来的自己才能真的获得重生。故事的结尾,萨斯琪跟男孩塔姆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马车及一切,这样的一份获得是对于舍弃“风笛”的一种回应。生命的圆满在这样的轮回中,找到了一种表达。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书中的主人公——萨斯琪,最终找到的自我认同在哪里呢?不在于是在妖精的世界,还是在人类的世界,而她的自我的认同在于萨斯琪为了安瓦拉和雅诺拿回自己孩子后获得的一种全新的认同。在通往国王镇的未来,萨斯琪在重回“芒德”帮“父母”取回自己的孩子后,找到了自己。
我在想:一个人对待自我的认识从何而来?也许从记忆中来,如同萨斯琪寻回属于“妖精世界”的记忆一样。也许从外界的评价而来,就像村里的那些孩子对待她喊出来的“小怪物”一样。可是,萨斯琪一旦走入荒野之中,仿佛这一切都可以不重要了。记忆如同身份,而外在评价却可以在自由中黯然失色的。而这一切共同交织出的未来,却是在安瓦拉和雅诺的包容与理解中有了出路。
我想,对于萨斯琪来说,最重要的觉醒在于发现风笛的那一次吧。风笛仿佛如同孩子的天赋一般,一旦发现,就如痴如醉迷上了一般。那一次,萨斯琪的不顾一切被“父母”所理解与包容,甚至纵容。那一次,萨斯琪隐隐约约懂得了“什么是爱”。
原来,爱在经验中才会懂得。否则,哪怕是人类都解释不清楚“爱到底是什么”了。
回想每一个“寻找自我”的孩子身上,也许都有一种尘封的记忆。只是在这样的一种记忆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种提醒吧。无论外界如何的评价,唯有“爱”是破解“自我”的密码,因为爱会滋生勇气。当遇到一切,能心生一股勇猛之心,任由如何,都会找到一种自我的认同吧。又或者说,在身份的认同中找到超越的力量。
一部属于儿童的寻找之旅,更是身为母亲、教师身份的自我反思的觉醒之路。原来,在规则之下,评价之中,影响着至深的却发乎于爱之中。从传统的语境中,爱也许可以解读成一种慈悲心、菩提心。更立体懂得了: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唯有觉醒,才能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