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小众口味。
在饮食方面,他喜欢的食物比较小众,比如他喜欢吃黑米、薏米和小米,喜欢吃白米饭,不喜欢炒饭,喜欢能量比较低的黄瓜、丝瓜、莴笋,喜欢清蒸胡萝卜、芋头、豌豆等,不喜欢任何果汁饮料,口味清淡,很养生。
外出坐公交车时,他喜欢的位置比较小众,他最喜欢坐在最后面。但我其实不太喜欢坐最后面,因为比较颠,容易晕车,而且有时候坐不了几站就下车了,没必要挤到最后去坐,下车不方便。
玩耍时,他喜欢的玩耍形式比较小众。他最喜欢宅在家里听故事,做手工,画画。他不喜欢游乐场,不喜欢玩水玩沙,虽然也曾经玩过,但从来不会主动去,他觉得没意思。我也曾想像其他父母一样,把他跟小伙伴一起送到游乐场或者玩水玩沙,自己在一边看手机或者聊天,但我竟然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他的小众地方还有很多。当我最初养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与周围的孩子不同,我会格外紧张。但是,孩子不会因为我的紧张就会变得与周围人一样,他似乎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按照既定的成长曲线而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他的不一样,也慢慢觉得小众口味,其实没什么不好。
他不怎么爱吃甜食,有时候老师奖励给他糖果,他会送给同学,他和同学都很开心,所以老师们说他的人缘很好。他喜欢的玩具有时也比较小众,比如从地上捡起的小石头,他却视若珍宝,很少会有人去抢。他喜欢坐公交车的最后面,只要不是拥挤的时候,最后面一般都有空座位,所以他坐公交有满足感。正是他的这些与众不同,让他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幸福感更高的人。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现在有个流行词叫“显眼包”,就是那种在人群中特别显眼的人。我刚好是一个相反的人,我特别不喜欢抢眼,不喜欢得到很多的关注,否则会让我觉得不自在。这可能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也可能跟自己不够自信有关。如果我在人群中很普通,与周围人浑然一体,我会比较有感全感。但是,当我逐渐认识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并接纳他的独特性时,那种紧张感就减弱了。同时,我也在逐渐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并慢慢学习接纳自己,并喜欢不完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