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33)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12:32 被阅读7次

佛陀(33)


人们能得到的无上快乐就是帮助孤苦伶仃的人,使他们得到幸福。——佛陀

“莎琶卡,你不感到饥饿、寒冷吗?”佛陀问道。

莎琶卡回答道:

“世尊,我不冷也不饿。我在家里时就习惯了饥饿和寒冷。当我在您的脚旁时,既不感到饿,也不感到冷了。现在,我只觉得我得到了巨大的解脱。”

小孩子太累了,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佛陀对默默站在一旁的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这个可怜的孩子被抛弃在坟墓丛中,被绑在一具尸体上。我救了他,替他洗了身子,并把他带到这里。阿难陀,你看他睡得多香。人们能得到的无上快乐就是帮助像他这样孤苦伶仃的人,使他们得到幸福。阿难陀,在我们征得他父母同意以后,就给他授戒。在此之前,把他安置在寺庙里。现在,你把他抱到你的房间,并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给他铺一张床。”

阿难陀比丘没有做声,他怀着无限敬爱的心情,望着佛陀,抚摸着佛陀沾满露水的脚,然后站起身来,把莎琶卡抱在怀里。

雄鸡啼叫,报告着早晨的到来。佛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走了一会儿。然后,他回到他的寮房,躺在替他准备好的床上,狮相侧卧。

我的僧团是为芸芸众生而设立的,并不是专门为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种姓的。——佛陀

佛陀在毗舍离度过了雨季和冬季。就在农历二月的一天,他离开了毗舍离,行化了恒河流域的玛拉和安歌王国,穿过那烂陀、王舍城和苏输玛罗城。此时,佛陀的名声传遍了广大地区,北至喜马拉雅山和库茹舍托,南及卡檩革,西到威题雅的安晚第,东达恒河入口处的晚歌。

一天,提婆达多带着一百多个比丘从王舍城而来,他们都出生于刹帝利和婆罗门种姓。这天,他们就在佛陀居住的宫释帝寺过夜。尽管佛陀一贯反对种姓制度,但是提婆达多顽固地讨厌与首陀罗、吠舍种姓的人来往。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与国王、贵族和富人交往、拉关系。不久以后,他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追随他的团体。自从他与频毗沙罗王的儿子阿奢世结交以后,他的高傲、专横跋扈越来越使人难以忍受。他以数百僧人的领袖自居,一路从王舍城来到柯沙毗。

* * * *

无论佛陀在哪里,他的弟子都从不高声喧哗,从来不会有声音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可是,这天早上,提婆达多来到这里后,宫释帝寺院内吵吵嚷嚷声就响个不停。提婆达多到处寻找着阿罗汉优波离的房间。优波离精通佛法和戒律,素有持戒第一之称。提婆达多窜进他的房间,不问青红皂白,一把抓住他的脖子,开始指责起他来。紧紧跟在提婆达多后面的柯卡利可比丘也蛮横地冲了上来,抱住优波离的脖子,猛地一下子把他推出房间,然后又把他拉到大厅。他们指着优波离的鼻子,大吵大嚷起来。好几百个比丘睁大着眼睛,望着他们。

“他是一个阿罗汉,但他改变不了他低贱的本性。僧众们,看看这个下等贱民。我们不要再理他了,我们应该痛恨他。”

“朋友,我犯了哪一条清规戒律?即使我有冒犯之处,在你侮辱我之前,你也只可以先告诉佛陀,然后再作出决定。朋友们,既为佛子,就不应该做出如此庸俗的行为。这太不像话了!”

“出家人,即使把你在火炉里熔化,也不能去除掉你的不净。你这种首陀罗人的劣性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柯卡利可又大声嚷嚷起来。

“比丘提婆达多,我要你解释你为什么要侮辱我。” 阿罗汉优波离说道。

“优波离比丘,听着,你还记得吧?今天早上,你端了一盆水去了盥洗室,而你却把余下的水留在盆里了,是吗?”提婆达多振振有词地质问道。

(摘自《觉者的生涯》[斯里兰卡]贾雅瑟纳·嘉亚阔提亚著 学愚译)

相关文章

  • 佛陀(33)

    佛陀(33) 人们能得到的无上快乐就是帮助孤苦伶仃的人,使他们得到幸福。——佛陀 “莎琶卡,你不感到饥饿、寒冷吗?...

  • 日更|第36天:晚安

    【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33 | 佛陀的临终遗教:常乐我净 1.《大般涅槃经》就是佛陀的晚年定论,临终遗教,究...

  • 佛陀 目录

    佛陀 目录 佛陀1 佛陀2 佛陀3 佛陀4 佛陀5 佛陀6 佛陀7 佛陀8 佛陀9 佛陀10 佛陀11 佛陀12 ...

  • 感恩冥想

    170205@D33.感恩冥想 *佩诗* 。深深的感恩慈悲伟大的佛陀;感谢感谢感谢! 。感恩金刚智慧和慈悲伟大的圣...

  • 如何修习四念住

    如何修习四念住 妙境法师 一、依四念处住 佛陀临涅槃时,阿难问佛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

  • 邀请佛陀与自己一同呼吸

    让佛陀呼吸, 让佛陀步行。 我无需呼吸, 我无需步行。 佛陀在呼吸, 佛陀在步行。 我享受呼吸, 我享受步行。 佛...

  • 032 大师就说调伏欲贪

    阿含经故事选(33) 庄春江编著 032 大师就说调伏欲贪 有一次,佛陀来到外祖父善觉王统治的天臂城游化,住在附近...

  • 佛陀

    第一:无可避免,苦,如影随形; 第二:苦之集聚,执着他物而无餍足,其终归易散,又以何为凭; 第三:解脱之道,在于意...

  • 佛陀

    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 明月悬于夜空, 就像这无上真理, 每晚升起 日日渐盈 直至圆满 最后又渐损 终不见踪...

  • 佛陀

    战胜自己欲望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 没有贫富之分,都是要死。 战胜肉体的欲望就是解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c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