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读得更细。
高明的读者,很多都在通过阅读笔记法来读书。
在胡适先生晚年的谈话录里,他谈到某个字的读音、某首诗词的字句时,仍然能够把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
胡适20岁去美国,留学7年,共写了17卷日记。从第3卷开始,他的日记内容更多的放在做读书笔记、札记上。
胡适做读书札记,是要动手的:抄录备忘;作提要,节要;自己记录心得;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
他常说: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而读书笔记是第一步的发表。
我们看书吸收到的,只是模糊零碎,算不得自己的东西。做笔记,或做提要,或做说明,自己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这就是从“读”到“得”的过程——唯有这样,书中的知识思想才能真正化为己用。
边读书边做笔记,也是在逼自己读得更细,读得更深。
读书没有捷径,
有些弯路我们必须要走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大多数人,他们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孜孜不倦,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这样一种漫无目的的读书方式,实际上加重了阅读的难度。
这样阅读,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阅读过程单调,就像在完成任务;一本书读下来,没留下什么痕迹;阅读时间很长,读到后面忘记前面。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建议带着问题去阅读,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可能会发现以前的读书方法都是错的:
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我们不满足于停留在浅层次阅读时,读书笔记在“深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若我们以“记笔记”为小目标,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阅读时,写读书笔记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阅读。
当以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输入的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节选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