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七弦恭祝朋友们新春快乐,牛年吉祥!
大年三十,夜里七点。
此时,窗外已鞭炮声连连。从下午五点多起鞭炮声就已经陆续传来,宣示着人们跨年活动的正式开始,千家万户的年夜饭也陆续端上桌。
没一会儿,鞭炮声更是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今年很多人由于疫情响应号召没有离开城市,这鞭炮的密集度明显比往年要高很多。
此时更是只需站在任何一个窗口,就可以随时观看到美丽的焰火表演。360度观看了焰火表演之后,我坐下来努力从窗外的轰鸣声中安静下来。
想起了今天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讲述了关于一些边缘人的故事。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不喜欢的类型。
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会选择不看、不听,即使看了也选择不评判。对于不喜欢或不明白的事情,不乱发表意见我的基本原则。
必须承认每件作品都被深深地镌刻上了作者的特殊风格烙印。
作品反映的都是作者的内心和审美。你只要仔细读就能读出作者本人的影子。虽然有些作者不愿意承认这个事。
这些影子体现在方方面面。
就像女作者很多喜欢写感情,男作者喜欢写武侠;就像大多女作者文笔更细腻。
即使有些女性作者在作品里把自己写成男性,足够细心的读者照样能看得出来这里面的细微的差别。
有一个文友,“他”在一部作品中以男性的角色描写了女性的问题。而我读“他”的文是能明显地感觉得到的,“他”的笔触不是男性的,而是女性的。所以我认为作者本人其实是女性。而事实“他”的那篇文正是写到了同性恋。
有些人会说那是作者的文字掌控能力不足,露馅了。其实我认为不是的,这些差别不是文字掌控能力所能解决的。
比如,每个作者的语言习惯,甚至用词习惯都有差别。甚至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更是相去甚远。比如,作者在作品中对主人公的选择和描述往往无法超出自己的性别。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看看。
另一方面,每一篇作品里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所讲述的故事,因为主人公的性格、所处环境的设定等一系列因素,而具有唯一性。甚至作者对事件的侧重点不同,也让故事从不同视角来看都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也有千万种讲法,千人千面。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桠上会开出不同的花。
就像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即使作者模仿他人,自己的风格也总会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让仿品和原作品成为只是眉眼相似而神情不同的孪生兄弟而已。
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是符合我一贯的观点:我手写我心,作者表达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内心。别人永远写不出跟他一样的作品。
这也说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永远客观存在的,你只能试图去揣摩,你可能无限接近作者的内心,而却永远无法到达。
这也解释了,对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触。
所以,对于不喜欢的文章,不乱发表反对意见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因为你不是作者,不了解作者那种类型的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不代表就是错误的价值观。对不熟悉的领域或者不感兴趣的话题保持闭嘴,这是对人对己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我也相信每种作品都有属于她的读者,也就是属于它自己的受众。就像有些人从来不看历史题材,而有些人不爱看爱情题材,而有些人从不看农村题材,是一个道理。
对于王晓波,我就欣赏不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作者要做的无非就是写出自己的内心,再把作品呈现给能体会你内心的读者而已。这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灵的沟通,不得其法者定难入其门。
这时,您要做的只能是出门右拐,好走不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