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则同类新闻

两则同类新闻

作者: 闲云野小鹤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01:15 被阅读0次

    今天晚上突然看到两则自杀新闻,本来重拾日语学习还挺欢快的,突然就阴沉了下去。

    一个是围棋手范蕴若的自杀,实际上我并不认识他,但24岁的年龄被很多媒体放在标题里,还是刺痛了我。

    我和程序员讨论过自己小时候学棋的痛苦,就在看完《百元之恋》那一晚,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自己学棋的时候,常常一输棋就哭得稀里哗啦,以至于后来有了阴影,下棋前失去了要赢的决心,只剩下对失败的害怕,最终心理出了问题,性格也从活泼大条朝着敏感内向发生一百八十度大扭转,很多小时候的伙伴见到我,都觉得我的性格像是换了一个人。

    围棋是真的残酷,面试的时候,大佬王问我,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棋才3段,这种diss感让我猝不及防,我狼狈不堪地回应道,自己没有天赋,而围棋过于残酷,我讨厌围棋也害怕围棋,没办法直面这种非输即赢的当面对战,所以其实学不下去。

    我后来看李昌镐传记的时候才明白,其实为失败而痛苦是正常的情绪,越是顶尖的棋手,越不能容忍自己在小处犯错失了局面,他们能感受到的痛苦自责恐怕胜过我千百倍,区别只在于,他们能够强忍着痛苦一遍又一遍复盘输掉的棋,以期成长,以期下一次赢回来。而我只有为输棋本能痛苦的第一步,怎么也踏不出第二步。

    我不是想妄议范蕴若的死,我不认识他,不了解他的生活,不知道他对输赢的态度,也不知道他在围棋之外还有些什么生活。说实话,看到他去世的时候,我其实有一种作为记者的本能,想去采访他身边人,从头认识他,并把他生前的故事说给世人听,但这种做法对他的身边人来说,或许也是残忍的。

    但我的确在听闻其死讯时激起了一点共鸣,也回想起了自己学棋时巨大的压力和想要去死的心。而许多职业棋手的生活比我更脆弱,他们为了围棋从小孤注一掷,少交圈外朋友,减少文化课比例,校园生活缺失,状态不佳时沉迷烟酒和治疗头痛失眠等成瘾药物者也不在少数,看到范蕴若的死讯时,我还怔怔地想过,自己是不是可以写一篇稿子反映这些棋手压抑人生,说到底,记者的身份能做的,好像也就只有这些看起来做作的事。

    自杀的话题,总让我感慨。

    我自觉是个幸运儿,就是在小学后两年到初中前两年时,因为害怕胜负,放弃学棋,进了初中,成绩倒数,家道中落,父母离异,千愁万恨堆在那几年,而我作为孩子,毫无反抗的余地。我想过离家出走,想过自杀,但除了白天不去上学在街上游荡,从没有能力离家太远,自杀更因为家住二楼难以实施,只能每晚看着窗外哀叹。

    我有时候看那些讲述残酷青春的作品会哭,主要是为了小时候那种明明在家里感到窒息却丝毫无法逃离的无力感而哭。我今日自觉幸运,是因为我后来通过看书找回了自我,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知道了这种煎熬会有尽头,于是一切都好像变得能够忍受。

    但疫情让我感到另一种压抑,这种压抑是将心比心跨越地理位置的压抑,我说我自觉幸运,也是因为我疫情前回了上海,我没办法想象自己在北京那个10平米的房间里独自待上14天,而比起这个,我更无法想象,如果让十几岁的我和父母必须朝夕相处,而且不知道哪天才能结束这种生活,我会不会走上自杀的路。

    听闻疫情以来自杀的学生尤其多,上海、深圳,据说还有厦门,我的同事大多读的是巨头985高校,若依照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理论,他们恐怕大多不是出自“寒门”家庭,家境优渥,父母慈爱,在谈起学生近阶段自杀时,总会先想到是不是网课影响了成绩,尤其是多地取消了期末考,他们便更认为,考试压力是学生自杀的头号元凶。

    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我很少看到因为成绩不好就想要自杀的学生,学渣如大专毕业的程序员,说自己成绩不好,被老师拎出来批评,也嘻嘻哈哈不觉得是个事儿,敏感的,大多是那些家庭不和谐的学生,成绩不好,至多是一个叠加因素。

    我心疼那些孩子,从疫情一开始张文宏让大家“闷住”的时候我就担心,这是不可避免的次生灾难,而当人们议论起新冠次生灾难时,似乎只有经济总被提起。

    我有个定居澳洲的朋友说,澳洲有公司在已经通知大家home office时依然发邮件说公司门是照开的,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上班、离开家人一段时间,对他们是一种宽慰,有的人可能在家中经历暴力,有的人可能婚姻不幸,有的人不想沦为带娃机器影响工作,家庭的模式千差万别,但会有人需要公司这个空间。我当时感叹,这对员工是何等关爱。

    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互敬互爱,不是每一对亲子都能和平相处,更何况还有那些共住一个屋檐下的婆媳姑嫂妯娌,即使家中没有人沾染黄赌毒家暴出轨这种原则性问题,即使新冠本身对他们没有直接影响(比如感染或失业),长期相处也可能是鸡飞狗跳。

    公司对一些大人来说是喘息,学校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剥夺这种逃离的权利,生活将变得何等压抑。人们不能一边看着孩子自杀的新闻,一边冷嘲热讽现在的孩子心理状态太差太脆弱,那不公平。

    而和听到范蕴若去世消息时一样无力的是,我依然不知道能为那些孩子做些什么。做记者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所谓的正义感,看到不公之事受苦之人总想帮一帮,可实则能力非常有限,我有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比别人见得更多,或许,无力也更多了。

    曾经有些文字点亮过我的生活,帮助我走出过长久的阴霾,我以前觉得人生充满痛苦,而我现在相信,“只要活着,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啊”。

    写下寥寥数语,慰藉自己,也希望能给别人以希望,若有人能从这些文字里、其他文字里,找到生活的力量,那文字本身或许还不是个完全无力的东西。

    “上帝只会给我们过得去的苦难”

    “为什么是我这遭受这些痛苦”“或许是因为你比较勇敢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则同类新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hj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