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以希特勒的问话为书名的。
二战纳粹德国西撤到巴黎时,在盟军准备进入巴黎时,希特勒接到巴黎电报问出的。
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董乐山译。
纪实文学一般都比较枯燥,通过对军事档案和采访实录的整理,书中有五百多个人物纪实,经常分不清谁是谁,记录的都是一些平民、士兵、俘虏、政客、地下组织人员在撤退和进入巴黎时的种种表现。分散到全书,都是一些小片段,有不同军衔士兵如何准备炸毁巴黎的公共设施、如何处理俘虏,有法国地下组织人员斗争细节,有巴黎市民怎么对待进城的盟军,指挥员与士兵的内心独白,等等......
全书分为三大章:威胁、斗争、得救。
一、威胁
1、希特勒对巴黎的威胁
希特勒为了维护巴黎这个战利品,临时任命他的铁粉肖尔铁茨为驻守巴黎的大司令。给的命令是死守巴黎,如果失利,为了私愤,就炸毁公共设施(电力公司、铁路、桥梁、通讯网等)和文物建筑(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森堡宫、凯旋门等),对巴黎进行瘫痪性破坏,使其成为第二个华沙,第二个鹿特丹。
2、法国共产党对巴黎的威胁
维希政权倒台,法国出现政治真空,为了获取战后对法国的控制权,激进的的法国共产党,不惜牺牲20万人性命和使巴黎变为废墟的代价,准备提前发起武装起义;
但是委员会中刚好有一名是戴高乐派分子,准备在情报送达到共产党那边,提前占领巴黎警察总署,争夺了对起义的控制权,此时戴高乐也秘密回到了巴黎。
二、斗争
1、德军与反抗组织在巴黎市内的战斗
起初是小规模的起义,主要是狙击或用燃烧瓶袭击落单的德兵;
随后德军用坦克反击起义军的街头起义,镇压各区的起义军,特别是警察总署;
希特勒听到巴黎起义提前发动,准备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支援巴黎,以确保丢失这个战利品。
为了避免警察总署收到轰炸,中途受瑞典总领事的协调,双方准备暂时停火谈判;
这次不稳的停火,不但推迟了希特勒的破坏巴黎的计划,也把起义的锅甩给了共产党,恰巧完成了盟军的防止巴黎起义的计划。
激进的共产党,为了阻止停火,继续抗争,当天就造成了一百多人的死亡。
德军新任的第三航空司令打算夜间空袭巴黎东北角,以报复起义对德兵的伤亡;
德军在坦克信号塔上绑两个普通的法国市民当肉盾,防止燃烧瓶攻击坦克。
冯.肖尔铁茨抓住了戴高乐派的地下组织的一位部长,为了巴黎继续停火,他把他们放了,但保安处想抓住他们,最后他们还是跑了。
这是一个具有良心的普鲁士军人,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但是这个命令执行后却让他成为罪犯;是以军人赴死还是以罪犯结束生命,使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他推迟24小时执行空隙。
肖尔铁茨在拖时间,怎样才能不把巴黎无价之宝的建筑和公用设施给炸为齑粉。
肖尔铁茨让瑞典总领事穿越防线给盟军,让盟军开进巴黎,以此保证巴黎不被破坏,他自己就不会成为历史罪人。
交战双方都在滥杀无辜,德军杀看报的路人、轰炸马戏团大楼;共产党杀年轻的俘虏。。
抵抗组织的武器和弹药告罄,柯尼希将军得知第二装甲师已经开往巴黎,又受英国大雾影响,决定取消空投武器。
莫德尔往首都门口调兵,又不通知肖尔铁茨有两个装甲师准备开进巴黎,再加上希特勒的命令越来越野蛮,这个有责任感、有军人信条大巴黎司令不得不在8月24日执行破坏巴黎的命令。
在破坏巴黎计划施行前,法国第二装甲师抵达巴黎了。
2、戴高乐派和法国共产党争夺对法国控制的主动权
共产党罗尔在新的地下基地(这个基地是拿破仑下一个元帅建立的),很少人知道,电话线不受德军监听,更好的指挥起义。
罗尔在构建街垒抵抗德军,而戴高乐派负责人准备在地上建立戴高乐政府,组建政府卫队,打算先获得巴黎的政治权利中心。
在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不顾反对,坚决去巴黎圣母院做礼拜,即使遇到刺杀,依然挺直背脊进出,他这种不怕死的勇气为他在巴黎同胞中赢得了钦佩和敬仰。
戴高乐认为刺杀的幕后主使是共产党,因此决定解除自由抢手游击队的武装,解散法国国内部队在巴黎的最高指挥部,迁出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把共产党的民兵控制权交给军事委员会,以此防止内战的出现。
从此,戴高乐把法国置于他的鼓掌之上。
3、戴高乐派与美国盟军的斗争
戴高乐降落到瑟堡,准备演讲和会见艾森豪威尔将军,戴高乐第一次并没有与艾森豪威尔就盟军提前开进巴黎达成一致意见;
戴高乐再次传信威胁盟军如果不开进巴黎,就从盟军撤回第二装甲师,独自开进巴黎,争取比共产党优先控制巴黎;
盟军不开进巴黎,原因有三:
- 盟军是在歼灭德军,不是在收复首都
- 抵抗运动未接命令擅自发动起义,现在得承担后果;
- 盟军缺乏汽油,不能承担供养全市的道义责任。
共产党总参加洛瓦(原先是代表共产党向盟军要武器,后被戴高乐线人说服不要向巴黎空投武器)说服了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同意开进巴黎,法国柯尼希将军打算推迟一天向巴黎空投武器。
三、得救
热情的巴黎市民把进城的坦克堵住,一起唱歌、热舞、喊叫,拥吻士兵,把葡萄酒和香槟给士兵庆祝。
盟军进攻第一个德军据点:卢森堡宫;
这也是德军最后投降的据点,也是宣布巴黎自由的地方;
装甲师向肖尔铁茨传信要求半小时内投降,肖尔铁茨拒绝了;
在腊斯顿地堡的希特勒再次要求肖尔铁茨执行焦土命令。
肖尔铁茨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不当城市的刽子手,为了他的部下不枉死于这无益的战斗,也为了能坦然的面对历史的审判,肖尔铁茨选择投降;
政权争夺中,戴高乐政府跑赢了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和美国政府。
四、结语
巴黎并没有像希特勒那样烧了,巴黎自由了——比他的盟友所计划的早十五天。夏尔·戴高乐走在他们的时间表之前,走在他的朋友所希望和敌人所担心的日期之前,回到这里来与历史相会。如今,巴黎在睡觉,他却准备在法国的首都确立他的权威。这时已经过了午夜。另外一天已经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