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卷十七 数据算法时代

卷十七 数据算法时代

作者: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6:04 被阅读0次

    自从加入书社后,少平发现《未来简史》在书社群的大众口中已经变成了一本神书,虽然自己有点看不懂,好在学长做了一期分享,刚好趁这个机会去认识一下。

    “大家好,我是这期的分享者张宇。这期的分享书籍是《未来简史》,不管是因为网上的推荐宣传,或者是你本来就是《人类简史》的书迷,假设你读了《未来简史》,我觉得都是你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如果还没读《人类简史》的同学,可以先读一下这本书。这两本书让你有机会和一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生态学家,基因学家一起寻找人类的轨迹。因此这次的分享也不止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我的稿子辗转了很多学长学姐手中。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和作者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让我在阅读时候有一种和若干年后的自己交流的感觉,我几乎是激动的把这本书读完,所以我主动请求分享了这本书。当然书中有一些我体会比较深的话题。

    首先是自我可以分为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叙事自我就是自己为自己构造的某个故事,体验自我就是具有时间性的体验。举个例子,假设你和女朋友相处了3年,一直都感觉很满足,这3年每一天的感受就是体验自我,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做了一件过分的事情,你接受不了,和她分手了,这却是因为叙事自我。体验自我可以理解为每一刻体验的记忆,但是我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大部分体验很快忽略。叙事自我是我们所有体验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也就是峰终定律。生活中往往是叙事自我帮我们做最后的总结。例如晚饭从头到尾用餐都很愉快,但是可能最后因为服务员一个小句话变的不开心。我们很容易被最后的体验或某一刻很差的体验决定整个过程的体验。这可能也是冲动是魔鬼的理论支撑,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意外忘记了之前的回忆,例如恋爱事情因为一次矛盾就忘掉了两个人的快乐。   

    还有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接触到的,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征。再举个例子,因为A国领导人的一时冲动,A国向B国发起了战争,A国战败,A国的政府不想再打了,因为领导人知道根本打不过B国而且这本来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但是他们又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向民众解释上一场战争。于是他们构造了英雄这个词,并且告诉大家我们是正义的一方,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他们都是英雄!然后招募士兵继续战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很多人却因为不甘心自己的失去反而失去了更多。   

    其次是关于数据主义与算法时代,对于数据与算法,我觉得很多人都有过相关的意识,只是没有去整理过自己的想法。像宗教自从诞生之后就一直统治着人类,出现了科学之后大部分人不再相信宗教,但是宗教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而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宗教。新的宗教信奉的是数据,而且教员主要来自社会精英,教会宗旨是一切都可以通过数据和计算解释。对于数据在生活中的角色,我想相关专业的人已经无需解释,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欧洲帝国主义全盛时期,殖民者和商人用彩色的珠子就可以从当地人那里换来整个岛屿,现在我们却不求回报的把我们的数据信息拱手送给大公司。

    我们看一下数据与算法的能力。Facebook根据用户的点赞情况,可以帮用户去填一些问答表,对于点赞数量多的用户,Facebook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甚至要高于亲人。算法创造的音乐有时候被认为比巴赫的音乐还有富有灵魂。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百度机器人小度战胜最强大脑。可见算法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始或者已经领先人类。 假如我们拥有你的很多数据,用一个类似Facebook的评价算法估算出你对于懒觉的沉迷程度,对于压岁钱的渴望程度,对于长辈咨询恋爱的恐惧程度以及对于那个叔叔女儿的喜爱程度,那么你最后会不会拜访亲戚就会被计算出来。这里我们再介绍一下算法,假如今天你要去拜访亲戚,你比较犹豫去不去,因为你有很多考虑的因素,这时候脑子里就开始运行算法。如果去的话我要早起不能睡懒觉,去了之后长辈们给我压岁钱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但是问我有没有女朋友的概率是十分之九,可是有个叔叔的女儿长的很漂亮,她也会去。 

    大脑把每一个条件判断一次之后,最后会反馈一个去还是不去结果。其实数据与算法在美国棒球比赛中的应用已经有很多案例,就连克林斯曼也开始将数据引入足球,而且谷歌的DeepMind再现江湖失传上已久的读唇术,香港一家公司的几位董事之一是人工智能。所以说数据主义与算法时代已经不再只发生于未来,现在就已经开始。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数据来认识自己,而且人文主义不再一家独大,数据主义将进入生活,我们不再是只聆听内心的声音而是多听听算法的意见。   

    然后还有数据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一个数据主义者应该是相信数据和算法是可以解释生物的。我们都知道生物性状的表达是由基因决定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固定的生物初始条件,一个固定的生存环境,那么一个绝对时期的生物性状应该是确定的。而且人类是有元素组成的,一切行为都是化学反映和生物学原理,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现象而已。 

    如果上面说的是正确,那么怎么解释自我意志呢?我们举个例子:一个女记者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但是带上了某专注头盔就可以在虚拟训练中击中所有敌人,摘下头盔那一刻不敢相信刚才的人是自己。对于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之后会减免负面情绪。生物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开心,痛苦不过是人体分泌的激素不同,如果真的有自我意志,意志和激素哪个更有决定权呢?

    说到这里再和大家推荐一部美剧叫《西部世界》,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和硬件的同时发展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

    《西部世界》这部剧围绕的是机器人的意识觉醒(上一篇就说了觉醒期什么人都有):机器人每天被设定同样的生活,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故事情节会相应改变,但是每天清晨又被初始化,直到开发者为机器人加入了自我思考这一模式,机器人因为痛苦的记忆开始觉醒,然后每天都拥有了一个新的清晨。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是一个机器人?不可能,因为机器人还没有普及。但是如果若干年后普及了呢?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如果我们停止接触新的人和环境我们的生活就会趋于一种模式化,就像你说某几个月在准备考试,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发生用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就可以把一段时间都概括下来。那么恭喜你,你今天终于意识到了你那段时间的故事情节设定,至于你后来遇到了新的人和环境,因为你们的相遇影响是相互的,彼此的故事情节都出现了波动,开始了新的剧情。

    然后我们再看《消费社会:论当代异化与魔鬼协议的终结》中的一段话:我们的行动在我们周围构成了一个属于我们映像的世界。个体与其镜中映像的不变关系较好地表现了我们与世界关系的透明度:这种映像的忠实,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世界与我们之间的一种真实的相互性。假如我们缺失了这种映像,这标志着世界变得晦暗,标志着我们的行为脱离了我们的自身,于是我们就失去了观看自身的角度。没有了这种保障,就不再有统一的可能,我对自己而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被异化了。我个人的感觉是从我们有意识开始,我们仿佛就了解了自己的剧情设定,也就是映像世界中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你永远无法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因为一切都是注定的。

    那么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问题一:映像中的世界应不应该让周围的人为我们构造?

    问题二:自己构造的映像世界是不是好一点?

    问题三:映像世界是不是你的枷锁?你想要选择异化么?

    更改一个假设,其实你不是个机器人(好弱智),那么现在结合自己的映像世界再想一下你遇到问题时候的思考方式,以及影响你最后做出决定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引入一个概念:二分心智理论发现人类直到大约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在此之前,人类依赖二分心智,也就是每当遭遇到困境,一个半脑会听见来自另一半脑的指引,这种指引被视为神的声音。人类社会日趋复杂,这种二分心智也最终坍塌,人类现代自我意识被唤醒,最终具有了内在叙事的能力。

    (显然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人还是能听到神的声音,只不过现在的神是我们映像世界的构建人,而且我们是从耳朵中听到的。)

    这里如果要问何以为人,以何为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人与机器人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但是机器人脑子里全是神的旨意,也就是自我意识的有无,而且我们人类总是喜欢以思考这一点区分自己和别的动物。

    因为思考,人把自己脱离了动物,因为意识,一部分人把自己脱离了普通人类,在自我的迷宫里,挣扎给了他们带来了意识,思考给了他们痛苦,最后的结果不是迷失就是自由。

    最后和大家聊一本书,叫《美丽新世界》,大概就是未来的社会里通过控制人的智商把人进行了分类,不同级别的人做对应的工作,然后利用娱乐至上的准则封杀了所有人的思想。这本书里除了顶层级别的人,剩余的人我觉得不能称之为有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达到了人类幸福的最大化,每个人都遵循社会制度,没有一个人抱怨自己的生活,大家都很满足,所以意识和幸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健康与快乐 对于人类的未来,书中的的说话就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对这本书真是有种相读恨晚的感觉。这个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可以用H2概括,health和happiness。health其实结合《未来简史》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首先未来的阶级分化会非常明显,因为阶级真的会决定身体构造和基因,所以书中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其实书中还只是限制在有机界,一旦无机界中出现生命(碳与硅同一主族),或者两者结合,那就放开去想象吧。happiness则是指开心娱乐至上的理念现在就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为什么服务性,娱乐性产业越来越发达,当药物不再构成生命威胁,开放淡化了忠贞,药与性足以。这些也对应了《美丽新世界》中的描述。

    再说一下阿西莫夫在《基地》中有一个宇宙预测的事情,我的理解是只要能找到宇宙模拟的函数,那么对于一个初始的状态,在具体的时间是可以预测出对应的状态的。

    基于这些,我们做一个有意思的推测,不久的将来社会的受教育程度程度很高时所发生的改变:

    1.背景概念的模糊化,古代的阶级划分是靠血缘,未来的共识原则肯定是由个人能力构成(我觉得这是最长久的共识)。

    2.对于制度绝对的规范化,不会再有服从的概念,但是大家都会遵守。

    3.崇尚科技,尊重科学。

    4.坦然的面对优胜劣汰。

    把这几点放到一个机器人世界是不是觉得特别的合理?

    人与机器人的时代早晚会到来,然后工作和能力上就会出现人与机器的对比,既然有了对比,就会出现阶级和淘汰,可是人们很难正确的判定自己处于哪个阶段,毕竟我们这个物种是自以为是的,而且自己也没有再超越自己阶级的肯可能,说直白一点就是一部分人类会被机器人淘汰,理想状态下是人与机器共存。

    这时候我们不妨假设某种算法通过大量的学习让机器人产生了自我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虽然和人类处于是一个星球,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引用《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第一条: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然后下面大家可以自动脑补各种科幻片了。

    所以我觉得《西部世界》和《美丽新世界》,《三体》结合起来思考比较有意思。

    当然机器人的事情都是基于猜想,他们有没有意识,会不会觉醒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和现在的我们无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痛苦,没有觉醒,没有思考,没有意识,我们也会无知的走着别人铺好的路,活在别人编写的记忆里和剧情设定里,我们的结局也成了注定。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即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且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那么如果体格可以坚硬无比,智慧可以超越一切人类(例如AlphaGo),基因可以随意控制,你愿意朝这个方向进化么?如果愿意,那就把机器人当做人类的下一代进化体吧。也许霍金的预言会来到,早晚一天,富人们会变成超级人类。”

    张宇分享的激情滂湃,但是台下的反映甚微。

    “你听懂没,我怎么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少平问徐武。

    “说的挺好的啊,那些听不懂的你当做课本上的公式就行了。其实这个学长说了有意思的事情,我也发现了现代已经到了新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变的自动化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和工作人员打交道,可以自己慢慢的研究机器如何使用。对你来说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你比较笨,问题比较多,但是机器会一次次的重复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即便你不说客套话,它们也不会不理你更不会训斥你。像我,我就不喜欢这些,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我就讨厌门口那些僵硬的人偶,我知道饭店里的大部分服务员都会面带微笑的迎接我,因为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我是否在这里就餐,主动权都在我。现在的饭店却是门口放着两个人偶,进去后甩给了我一个平板,上菜,吃饭,扫码付钱,下次来不来这家饭店的评判标准只有饭菜的味道。嗯,突然觉得自己是真的难伺候,事情真多!”

    “我只听到了你说我笨。”

    “有问题么?哈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卷十七 数据算法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q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