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试这个词也是来源于《原则》一书,这里更多是观点上一致性的压力测试。
我现在也会愿意把我的方案与我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从而得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方案。
作为项目长,我的方向来源于Shelley,实现方式更多取决于我如何使用资源。
在第一次的会议讨论中,我是会议的组织者,也是会议的讨论点主导者。在提出问题后,我会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征集大家的想法,可能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就大家想法的差异增加了一个消化的过程。虽然过程耗时,但是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家的讨论结果。
可以改进的是逻辑上,我估计会先邀请大家先谈一下彼此的想法,然后最终再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也就是先放空自己,理解大家的想法,然后再装满自己,最后的装满主要是经过讨论大家都满意的结果。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共赢又是一个知己知彼又是一个统合综效的过程。
在第二次的会议讨论中,回想开这次会的初衷,一开始我一直会强调这方面我没啥想法,我需要借力。想到了这方面很专业的伙伴如伟土和Shelley,可是我又不能接受他们专业的建议。总觉得我们做到了专业,但是切合我们的需求点吗?我们帮助可以官员们什么?我会觉得先研究了需求,再定义方法,会更切合大家的利益。我现在才意识到这点,不过在开会时,我采取的是马不停蹄地征集大家的想法,然后又听不进去,直到最后都说不清自己同意哪个方案。我不知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重来,我会想去弄清楚大方向,再去找方案。
在第三次的会议讨论中,我开始觉察到我的问题点是想让大家在一条线上讨论同一个问题点。所以,我就在开始与大家周璇了半天去问Shelley,让Shelley告诉大家。在Shelley告诉大家后,我们再去讨论如何做。虽然,我的流程是这么做,但是我在提问的目的上和问题的边界上表达得不是很好,所以让对方会有种摸不着头的感觉。直到Jonathan和我说,你需要调整对活动的期待时,我才最终提炼出问题点,明白我们的目标也改变了!这点是我和Shelley之间的问题了,这个点我同意。我的理解是我在方向上我是希望我与shelley是一致的,她的指向性会很明显地在我这里发挥很大的影响。这点在我接项目的时候我和她很明确地表达过了,在领导者角色上和她的沟通是需要很充分的。这期也希望自己做得更结构化更系统化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