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粗糙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上三单元的一篇文章,也是初中语文课本首次选入苏轼的作品。对于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初次学习他的文章,是有必要且应该对其做全面介绍的。但是由于自身经验的浅薄和知识储存的匮乏,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们勾画注释即可,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介绍一个大家是对语文教学不负责的一种行为。虽说在暑假的时候,已经让学生们看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但实际上两个班不超过10个人读过,这一点我也是心知肚明的。当时备课的时候就在想,既然暑假已经让你们好好看过了,你们自己不看,那是你们自己的责任,没人会为你自己的不努力买单。可现在想来,多少有些赌气的行为,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而且也是想到其实介绍的很详细,可能他们也记不住多少,这对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也没有多少影响。
说到考试,对中学语文教学便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一切的教学都必须围绕考试转。不管你平时上课是否有趣,是否吸引人,只要考试成绩不好,一切都是扯淡。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对这种现状是失望的,因为这跟我心中所期待的语文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早上起得又早,睡得又晚,一天都被备课、上课、听课、改作业和找学生谈话占满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时候还在想,是不是教师并不是一个适合我的职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业务能力也逐渐增强,虽然每天还是有很多事情,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静下来想,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净土,我能做的便是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融入我的教学理念。不能自由舞蹈,戴着镣铐起舞也是另一种形式。
2、“趣味点”寻踪
在借鉴苏珊姐和栓哥课件的基础上,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趣味点可以从吟读、品景、作者的复杂心绪和“闲人”的意味等几个方面去思考。以吟读贯穿教学始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形式,在吟读中欣赏宁静淡雅的月下美景,在吟读中体会抑扬顿挫的情感变化,在吟读中感受作者苦闷旷达的复杂心绪。以吟读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那么学生们便会一直参与课堂,自然不会分心走神。此外,在讲“闲人”的意味时,既可以通过给“闲”组词来理解,又可以从汉字学的角度,将“闲”“困”“囚”三字对比起来理解。在组词过程中,学生们自己的思考与课文学习融合在一起,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了。从汉字学方面来分析“闲”,这一个方式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他们获得了知识上的趣味,而且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会觉得有趣了。
以前虽然心中有些想法,但是没怎么写过,就觉得动笔非常困难。其实写东西和我们开口讲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用嘴,一个用笔而已。在写的时候,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写得多好,写得有多长,只需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写出来即可。写得多了,写得好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