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差异的客观因素
“我并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这是我在读过它的第一页后就知道的事实。虽然我从未摸过这本书的封面,也没有感受过这本书的真实重量,但它确实已经在我之前的生命中存在过,并且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否则我也不会只读一页就如此清晰地发觉出我与它之间的缘分。
那是初二那年的暑假,我在北京新东方补习秋季新学期的功课,按照惯例,在补习期间,我们有一次“感恩之夜”的活动。正是在这次活动上,我们做了毕淑敏女士在她的这本书中所提及的游戏,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在深夜那个班级里传来的阵阵哭声,对于选择、对于放弃,我们都因太过年轻和无知而陷入了犹豫不决的窘境。可是,年轻总归是好的,即便我们当时并没有得出该如何去放弃的答案,却学会了如何去珍惜。所以,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有意义的,哪怕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和我们要求的并不一致,可依然要懂得感恩、要珍惜拥有。这就是我要说的有关教育差异的第一个客观因素,即由于受众素质的真实情况与教育机构的预期不相符,而造成的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
而第二个因素就是经济因素,新东方这样的补习班并不是大众化的选择,因为收入差异的问题,很多家庭难以支付高昂的补课费用,所以很多孩子并没有像我一样的机会去享受像这样的一节课程。当我在步入大学之后,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学习阶段,家庭所能给予你的经济支持和家人对于教育的态度,是你整个人生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我个人来说,我一直想要去美国留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我不得不考虑家庭的因素,而暂时搁置这个念头,待博士阶段再做打算。因为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一旦选择便不能回头,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梦想而赌上全家人的稳定生活。
最后关于教育差异问题,我要提到的是关于教育方式。本书中有一个故事是讲毕淑敏女士去给女犯人讲课,讲课者和听课者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老师和同学都坐在一个教室里,心却怎么都连不到一起。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叫毕淑敏,二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戴上手铐、身体活动太过自由。平常我们审视课堂教学问题,总是在拿其中一个原因说话,学生们总是在抱怨老师讲课乏味无趣,老师们也在同样做这样自我安慰的事情。那么这样的现状可以解决吗?我觉得是解决不了,因为学生和老师在目前这个形式下根本无法进行平等对话,彼此无法了解各自的诉求,不能互相体谅,再新奇的教育形式也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有很多“一对一“的教育形式,就很接近因材施教的效果,可是这种模式在当前根本无法广泛推行,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至少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达不到。
二、思维角度与精神支柱
这个世界有着众多的生命体,而人作为唯一能用语言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的物种,一定是这些生命中最为特殊的,因为这项能力,我们逐渐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不断发展进化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性格发展、家庭教育、社会阅历、人生经历,总会有什么东西让我们之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而这些不同造成了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差距,这些都是每个人思维角度的具象体现。
在《心灵七游戏》的第一个游戏中,我留下的最后一项是钱,在这之前我先后舍去了我挚爱的文学、朋友、爱人和父母,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我思维清晰、毫不犹豫。我不是冷血,而是当我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我会成为朋友、爱人、父母的拖累,与其让他们跟着我受苦,不如放手让他们早早离开。我的最高理想是有一天我可以用全部的心意和爱意去为朋友挑一件礼物,不为价码所限,即便是几万块甚至几十万块的奢侈品,我可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并不代表着钱对于我来说是比亲情、友情、爱情更重要的东西,相反,我厌恶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钱是用来提升生活品质的、是用来增添生活情趣的,我为我的选择反复去评估,理智告诉我,把钱放在最后是最幸福感最大化的选择,这代表了我的思维角度,是我的知识和生存本能给我的答案。可是,当我在放弃我的朋友、我的爱人、甚至是我的父母时,我不痛苦吗?当然不是,因为几年前我在新东方做同样的题目时,手紧紧地攥着笔,过了很久都一动不动,后来干脆把笔一扔,哭得泣不成声,这些事实说明我在作出决定的同时内心一定是痛苦万分的。可即便这样,现在的我依然可以保持冷静,是因为知识让我的内心逐渐强大,它能够告诉我很多事虽然让我感到不适,却不能否认其正确性,我们把这种随着经验和知识逐渐增长的能力称为“理智”,也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能够让我们在全盘接受生活挑战的同时,依然保持一路向前的勇气。
无论是思维角度还是精神支柱,各人与各人之间都不尽相同,但绝没有优良之分。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我们可能时常感觉与其他人有智商上的差距,当然,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多的,或许是思维的不同。他可能在数学上有其思维上的优势,但你在其他方面也一定有着他人无法超越的地方,没有自卑的必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对待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去创造,如此年轻的我们应当去改变世界!
三、做同行业时代的同历者
《心灵七游戏》中最后一个游戏:写下你的墓志铭。如果真的要写,我希望在我的墓碑上写“做同行业中时代的同历者”,来表达我一生中对理想和信仰的不懈追求。我要做同行业中时代的同历者,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能够主导所从事行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得到更好的进步。我无法忍受随波逐流的无力感,那种任人摆布、眼睁睁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任意一个自以为是的loser手中生生被毁的感觉,是令人恐惧的。
我想要去做时代的同历者,并不是非要去追求所谓的成功,一味地追求成功是一条人生死路,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去尽我生而为人的责任,不想在一生中留下太多遗憾。老实说,我是一个极其无趣的人,性格很孤立,中学住宿舍的时候,我从来不让舍友打扫宿舍卫生,每天早晚两次打扫,我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他们只要碰一下,我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去朝他们发脾气。他们都以为我是太喜欢劳动或者有洁癖,就再也没管过我,只是见人就夸我这个舍长对他们有多好多好,主动包揽全宿舍的卫生。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我是难以忍受他们扫地的时候遗漏角落、拖地的时候只洗一次拖布这些坏习惯,才自己打扫卫生的。我虽然很喜欢他们,但是在这件事上却难以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包容,可所幸我一向不喜欢和任何人有冲突,没人帮我我就自己做。因此,在我真正理解“求同存异”这个词之前,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都很少有朋友,这种情况在现在虽然有所改善,可骨子里的那种距离感是抹不掉的。
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去吸引很多人,但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形势,为行业发展指路,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凝聚起很多人的力量,为整个社会提供推动力。我不求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留下任何属于我的痕迹,但我希望在社会发展的众多痕迹中,能有一笔蕴藏着我的力道和我美好的心愿!
写了这么多,或许并不一定都和书本内容有关,但确实是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想到的。文字的力量就是这样,能给你很多本身意义之外的东西,我们不能说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也不能说书里的每一句话都能给我们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但要相信,每一个执笔者都是心存善念的,即便他或她写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但一定是他们想说的。对于倾诉者,我们要有最基本的尊重,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故事或许并不感兴趣,可是当我们静静听他们把话说完,我们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