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拾柴者说》有感
相对于名著,我更爱读周围人的作品。喜欢熟悉的人文环境和人物形象,不用费心事去想象。周五收到卫尚科老师《拾柴者说》一书,一口气读完,受益匪浅。感谢作者赠书并题字。
读《拾柴者说》如清风扑面,徐徐道来。这本书文字朴实,如邻居大哥在场院地头讲故事,说他早年经历的艰辛和父兄的关爱,说他青春发奋苦读,迎来不一样的人生。说他爱岗敬业,干出了一番事业。
《拾柴者说》叙写了大陕北的人和事,他村就是我村,他村人就是我村人,他同事就是我同事。书里的亲情爱情友情亲切自然令人感动。最感人的是浓浓乡情,无数次的回望,无数次给人力量。
书中的人物大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我熟知的拓永祥、高安侠两位老师和作者本人,都是延长石油的精英和楷模。书中再现其人往事精神,让人心生欣佩:果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果然人以群分!
书中其他人物也熠熠生辉。油矿老领导刘生连家喻户晓;善良勤勉的大哥大嫂,朴实厚道有大局意识;妻舅刘志敏是老革命,奉献了一辈子;身心残缺的张阳生给人们留下了憨厚老实的好印象。
读完《父亲是个农民》,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玉厚大叔。父亲虽然是农民却有着开阔视野,尽一切力量供孩子读书。父亲虽然不富裕,仍然惜贫怜弱救济乡邻。父亲是靠山,父爱厚重如山。
读完《父亲是个农民》,我还想到了我那故去的老父亲。我的父亲也是个农民,无怨无悔地伺弄庄稼,借学费供我们兄妹读书。我没进学堂就在煤油灯下跟着父亲读《三国演义》背“沛公军灞上”了。
读完《乡村情结》,我看见了送我出村七大姑叔八大姨舅。父母在老家时,每逢年节我们都要回去走走。我小时候在舅舅家长大,顺路都看望了。走时车里装满了瓜里蔬菜面米馍饼,摆出来能开个小型博览会。
我的三年大学生活在延安师范对面延河边度过。《拾柴者说》写到的穷学生逛大街,我们也有过相似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同学们遇到一起,常常回忆西沟口的饸饹馆和二道街的羊杂碎,香气四溢没得吃。
都是六零后出身农村的苦孩子,都是乡情亲情关爱下通过个人努力跨出农门的穷书生,都是伟大的延长石油精神传人。因为跟作者有着些许相似的人生经历,读《拾柴者说》时倍感亲切,暖心提气。
春光明媚,春水荡漾。春天在落英缤纷的花树下阅读《拾柴者说》是一种享受。人生没有白受的苦,过去的都是好日子。正如卫老师在《拾柴者说》中总结的那样:经历真是一笔大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