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柯睿。东方心教练。
本阳明心学读书活动是“渝上阳明研习社”的线上活动或线下活动记录。柯睿也是“渝上阳明(重庆心学)研习社”联合发起人,角色是运用心教练支持大家觉知觉行,知行合一。心教练是东方心学与西方教练技术的整合,是东方目前打通从个人到组织心力发展的专业体系。
一,今日选段 原文与译文
(来源:《传习录》/悟空读书会选段04)
原文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①’。仙家说婴儿②,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③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译文
陆澄问:“知识没有长进,怎么办?”
阳明先生说:“为学要有本原,必须从本原用力,渐渐地就‘盈科而进’了,道家用婴儿打比方,是个好比喻。婴儿在母亲肚子里还没有成形时,只是纯然的气,有什么知识呢?出生后,才开始能哭,然后能笑,又然后能认识他的父母兄弟,又然后能站、能走、能抓、能举,最后天下的事无所不能。这都是因为他的精气一天天充足,接着筋力日益强健,聪明日益增长。不是刚出娘胎之日就可以做到这些,所以必须有个本原。圣人能立于天地之间,化育万物,也只是从喜怒哀乐还没有发生之中逐渐涵养而得来。后来的儒者们不懂格物的学说,见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打算在刚着手时把一切都琢磨个透,哪里有这个道理呢?”
阳明先生又说:“立志用功,就像种树,一开始只有根和芽,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树枝。有了树枝跟着就有叶,有了叶然后又有花、果实。刚种下树根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去想枝的事情,不要去想叶的事情,不要去想花的事情,不要去想果实的事情。空想又有什么用?只要不忘记栽培的功夫,还怕没有树枝树叶以及花和果实?”
二,柯睿觉行日记-读原文,体悟心
20190311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阳明先生这一篇所有内容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要在今日反省为自己所用的话,我想到的是最近的一个项目。最近在一个少儿素养教育的项目中,在撰写对少儿素养的“栽培”之法。少儿的素养全貌,已如同树木的树干,树枝,树叶,果实,有一个全貌的描述了。今日感受,小孩的素养发展成长,教育者究竟可以做什么呢?是不能代替成长本身,也不能直接的作用于枝干树叶的。树的营养都来源于土壤,阳光,水分……我现在看起来是去思考,一棵树是怎么长起来的,怎么长好的?结合今天的阅读,有一个警醒。其实我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树的种子,以及树长成的样子,教育者如何更好的提供土壤,阳光,水分?或者如何运用现有的阳光,土壤,水分去灌溉树?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视角。每棵树都是不一样的。虽然素养的全貌提法相同,但是我要传递给少儿教育者的关注点,不应只是训练方法论,而是需要指出,或者需要在与教育者交流互动时引导出,方法只是方法。重点是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把注意力放在对树的关心上,然后回来精进自己的栽培之法的灵活运用上。
受用了。感谢阳明先生,^_^
三,柯睿今日助读
For渝上阳明的心友,如果问您:知识没有长进,怎么办?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觉行日记012:阳明心学线上读书会06-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