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出自陶行知1919年4月21日的发声《第一流的教育家》,距今近100年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越来越困惑了,越走越远了。各种教育的兴起,办各种的教育,到头来谁真正懂个教育。“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样的人没见着几个。
今天在吴晓波频道读到一篇文章《物价涨这么快,CPI却这么低,是不是在作假》,其中有一项数据调查:
涨幅小甚至跌:服装、电子设备、买车、机票住宿;涨幅一倍以内:旅游区门票、出租车费、水和天然气;涨幅超过一倍:菜价;涨幅难以量化:教育。
教育是涨幅“难以量化的”。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初中的孩子暑期一个星期的补课费都要上千。他们是工薪阶层,负担很重。这就是现在的教育。
去浙大培训期间和来自初中高中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其间我们聊天,一个初三的父亲也是校教导主任,很惋惜地说:我们的遗憾是没有一所初中可以和二附顺利接轨的。离开小学,拼的就是应试。
我想到了大成的王盛之老师,平淡地讲他的经历,要去最艰苦的地方,要教最不给力的学生,要做点事情、要改变点什么。我们心潮澎拜的听,当大家都走了,我留下来问他:为什么能这么做?他回:还是有想法有明确的追求的。
很简单,其实要走远都需要这个,正如陶行知给师范学生的“男师范生应以教育为妻,女师范生应以教育为夫,有此定力,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身不成,吾子绍之;吾子不成,吾孙绍之;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续无间,海可枯而吾之志不可枯,石可烂而吾之志不可烂。”
只是,陶公你知道吗,现当今“离婚率”太高,换妻如换衣,换夫也容易,更不提无志的子子孙孙了。还在坚守的人该往哪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