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要好好睡觉的,可是总要为自己的情绪找个出口,还是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梳理自己,还是喜欢把心里的诸多感受付诸笔端,自省也好,分享也罢。
做妈妈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时代,做妈妈是一个女人内置的天然使命,是男人与女人身体进化的分工,当然这里有主动的选择与意外的被迫。都说,世上的职业只有爸爸和妈妈是没有经过培训可以“无证上岗”的,的确,社会上没有妈妈学校,妈妈学位,妈妈职称,也没有妈妈工具书,没有人给你列清单讲方法,也没有人告诉你“孩子”这个物种的使用方法和产品特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路摸爬滚打,犯错,改正……
当妈以前,我曾想过自己的一生,会如何度过。无非上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娃,养娃,娃生娃。所有女人的轨迹吧。(我的这个人生顺序好像暴露了什么?确实,我俩是校园恋情,毕业闪婚,婚后闪育型。但都合理合法。)
不曾想,当妈后,我却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因为遭遇挑战,因为想科学育儿,我知道了兰海、李悦儿,我开始学习践行正面管教。
因为要给孩子启蒙阅读,我开始研究中英绘本,我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书房。
因为想给孩子合理的规划,过日子随性的我,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育儿的路上,我竟然把自己变成了“半个专家”。
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是孩子让我有了重塑自我的机会。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被家庭抚育长大,我们继承家庭的一切,我们成家,为人父母,父母的家成为我们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现在被关注,被多次提起,当我们追根溯源,当我们想知道我们是谁,我们的性格成因,我们的情绪特质,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对待命运对待挫折的态度时……都要追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就像把刻刀,像把烙铁,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初始模样,都掌握在父母手里。
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我们创造的小家是不对等的。当我们自己成为母亲,当我们也面临养育的问题,你就有机会重温过往,揭开伤疤,让他重新愈合。我们每个人都被过往的经历塑造,却又不受制于历史。然而,我们不能根据我们的经历,或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偏见判断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我曾经费时费力地摸索、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母亲,并把这项事业当成我毕生的追求。就赋予两个孩子生命而言,我又多了一层身份,我对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职责。我觉得自己的能量不足,不足以承载感化的力量。所以我去学习正面管教,我考取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我去链接不同纬度。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我开始自我成长时,我不再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不再需要一个完美的小孩,我不需要他去完成我的梦想,我尊重一个独立生命的成长。我找到了自己内心那个不完美的小孩,我开始接纳她,我和她和平相处。我发现我的世界也平和了,我的《亲密关系》也理顺了。原来一切的源头在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不断的学习,原因无他,我不想改变别人,就想改变自己,我不想我的原生家庭沿袭到我孩子的原生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