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拾趣】
文/痞子沙
上次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阅读心法之一,就是创造。
今天我们来分享阅读的另一个法宝。这是怎样的一个法宝呢?我们通过荀子的名篇《劝学》共同感受一下。
读了荀子的《劝学》,我发现了荀子成为大师级人物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几乎贯穿了中国近五千年文化,许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果要为荀子的智慧点赞的话,我愿意用双手点赞。
这篇文章在学习学领域堪称是高屋建瓴之作。
我们先看荀子在《劝学》中点出的思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能……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成现代文,怎么理解呢?
我们站在高山上,胳膊没有加长,但只要我们挥动手臂,很远的地方就能够看到我们;我们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远处的人却听得非常清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他的脚步有多快,却能去到很远的地方……富有智慧的人有思想的人,不是他的秉性与众不同,而是他善于借用大自然的事物和规律。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荀子告诉我们,人之所以能够生存于这个世界,和我们善于运用“借力”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人类不会借用火,就不会吃到熟食,寿命就不会得到延长,很多与大自然抗争的宝贵生存经验也不会因此积累下来。
人类正是善于借用身边的事物,借用火,借用各种各样的科学原理,借用书籍,才有了我们今天无比灿烂的文明、文化。
所以荀子在《劝学》中,就是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更多宝贵经验,只有学习——通过学习,你才能够借用到我们祖先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和智慧。这正是学习最大的价值!
说完了为什么要学习,接着荀子提出了他的第二点发现:怎样去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 埃 土 ,下 饮 黄 泉 ,用 心 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其实在这段前面,荀子还说了,要善于借助环境,借助自然之道。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善于运用侧向思维,借助自然力量的人。而除了借力之外,还离不开一个根本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两个字:叠加。
生命在于叠加,学习也是这样。
这正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需要一心一意的学习态度。
俞 敏 洪为什么能创办新“某”方?
在他刚入大学的时候,为了弥补差距,他就用了叠加思维去背诵单词,当他能背2万多个单词的时候,就从量变叠加成了质变。
其实我们古人非常重视这方面,比如说一个人小的毛病不注意它,就可能会演变成一个大的不好的习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叠加的道理。
那么在学习上如何叠加呢?
就拿名著名篇阅读来说吧。
如果你只是背过一两篇或者十几篇名家名篇,你的感触可能并不会很深。
但是当你读过上百篇,或者接触过几十位名家和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你的思想可能就会从量变叠加成质变。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也是叠加这个道理。
善于借用,同时能踏踏实实去叠加,这还只是荀子给我们提出学习上的思维和方法。
事实上,荀子通过《劝学》这篇文章,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世界。
我在这里再分享我的第三个发现:法,驭万物。
荀子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子,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李斯协助秦王嬴政开创了秦朝帝国,和他的法家思想是离不开的。
而韩非子则法家集大成者,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施展抱负。
可能我这里领悟的法,和法家的法有所区别。因为我这里说的法,更多的是学习上的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学习的资源,而真正缺少的是运用和学习的方法。
事实上我们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古人都已经有相应的思想。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能从古人的思想和著作中去寻找,就一定找得到解决之道。
所谓的学霸和普通人,真正的差距不在于头脑方面,而在于对法的领悟。
一个学会用打火机打火的人,比一个只会钻木取火的人,生火效率要高很多。
这就是法的魅力所在。
当你真正掌握了某种方法,你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你所看到的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这也许是荀子要告诉我们的第三层内涵——学习最终的目标——让我们能晋入人生的更高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到达人生更高的境界,那么就需要掌握学习方法,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叠加,到一定程度,你就能够发现学习的真正乐趣。
最后要说的就是,阅读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发现。善于发现,你就总能有新的体会心得,阅读自然就充满乐趣,生活,也是这样。
这里特别感谢两位老师。
一位是我的长辈,繁信爷,他指点道:“三个点抓的很好!读书,贵在读经典,经典贵在熟读。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中生巧,巧而后出新。"
还有一位是潘鹰老师,他引导我提升修为,修心。他说,学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学的内容很重要,另一个是勇于、善于登高,这个高可以是高人,也可以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
愿大家都能学有所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