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十一买买买背后的消费心理学

双十一买买买背后的消费心理学

作者: 世纪阳光裕东店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1:28 被阅读0次

    「双十一」越来越近,周围「剁手党」们的焦虑情绪也越演越烈。还没开始正菜,小伙伴们已经被「红包」「预售」这些小菜折磨的死去活来。

    “双十一临近,每天都想打开软件挑挑选选,商品太多了,比来比去生怕买不好,真的很焦虑”

    “购物车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合计钱数也越来越多,银行卡已经负担不起了”

    “各种津贴、打折活动,看的眼花缭乱,到底怎么买才最划算?愁人”

    或许双十一带来的并不只是购物的快乐,还有各种愁绪和焦心。嗅着空气里的焦虑气息,我决定推出「双十一」抗焦虑指南,襄助大家安然度过这一周。

    为什么我们爱买买买?

    疯狂购物背后的心理学

    在感叹又买多了,要剁手的背后,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冲动消费?

    为什么我们本来不想买,但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抢,也会忍不住去看看?

    买买买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

    1. 稀缺性冲动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瑞安·豪威尔(Ryan Howell)认为,购买的冲动是一种本能。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们的重要任务是将周围各种可能有用的东西带回家。人们看到任何有利于生存的东西:一块石头,一些坚果,都会收集起来,即使暂时还用不到它们,但也要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人们担心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不会遇到这件东西。

    即使现在物质并不匮乏,但是面对稀缺品的时候,人们与生存有关的焦虑感仍会被唤醒,导致我们想去拥有这些稀缺的东西。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可能会用到这件东西,但是担心当我们需要时,这件东西却消失了。

    当我们看到50%折扣的标签,稀缺性冲动被启动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现在不买这个东西,它将被别人买走,它将永远消失,或者这个价格只有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至少需要再等一年了。

    2. 损失厌恶

    看到朋友圈有人说:之前并没想过双十一要买什么,但是到了0点,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网页,抢完后瞬间感觉自己赚了好几个亿。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损失厌恶”(lossa version)理论,指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如果商品不打折时,不购买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付出成本,因此心里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商品打折,不买好像就意味着损失,这种感觉会促使我们去买买买,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3. 大脑的奖赏回路

    研究发现,购物确实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分泌出来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感的物质。

    在食物、性以及购物等令人愉悦的事物的作用下,多巴胺的分泌会增多,从而启动大脑内部的奖赏回路,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

    4. 重获控制感

    人们买东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让他们重获控制的感觉。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营销学助理教授斯科特·里克(Scott Rick)发现发现,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的概念是真实存在的。

    零售疗法指的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方法。

    对一些人来说,如果他们感到悲伤,购物却能释放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快乐。因为这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恢复一些控制。当然,这样的疗法成本太高。

    但是总的来说,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会帮助人们更有控制感。

    5. “从众”心理

    从众(conformity),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的原因之一是“行为参照”:当缺乏适当行为的知识或遇到不明情境时,人们会通过他人的行为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而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最可靠的参照系统。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在为双十一跃跃欲试时,我们自己也难免也受到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十一买买买背后的消费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o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