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要幸福,我们为了幸福追求梦想,追求金钱,追求自由等,终其一生。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幸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幸福到底该如何获得?
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ylyi)基于搜集研究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10万份人生体验的分析记录,提出了幸福的关键在于心流,即最优体验,也就是一个人在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体能和智力都发挥到优秀的时候。更为关键是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最优体检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构成心流的八大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注意力专注这个任务
3.任务的目标明确
4.获得及时反馈
5.自发地投入实现目标的行动中
6.感受到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7.进入“忘我”之后,又能感受到自我
8.忽略了时间的流动
这似乎有悖于常人的理解,幸福的状态不该是“随心所欲”吗?饿了补充食物,热了冷了加减衣服,累了好好休息,购买一个名牌包包,度过一个有美景有好酒的假期......不可置否,这些都是高水准的生活方式。现在的我们似乎大多数人都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有足够的的食物,能安排度假,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不够幸福呢?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体验不能够带到心灵的成长,更不能增加自我的复杂性。也就是,能帮助我们维持自我意识的秩序,却无法让自我意识秩序升级或者更新。
正如吃喝是每个人身体的基本需求,而对于美食家而言,却是其乐无穷的幸福事儿。因为美食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足够的注意力去分辨食材、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体育运动对大多人而言是锻炼身体的方式,而它却是顶级职业运动员热爱的事儿。因为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练习,消耗大量的体能训练。在保持专注练习的过程,带动了自我的成长和进步。
登山爱好者会为自己登上峰顶而喜悦,马拉松跑者会为自己跑完赛程而欣喜;父母会因为新生儿的一颦一笑和新的一举一动而满足。这些都是幸福的时刻。登顶对于登山爱好者是目标;跑完赛程对于跑者是目标;孩子健康长大是父母的目标。
马拉松跑者在跑步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时每刻都在接收着反馈,自己离终点又近了一点。新生婴儿能抓住小玩具,能自己坐着,能开始爬,这都对于父母而言都是反馈,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信号。
在我每次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我只会考虑与其他选手保持安全的距离,不摔倒;感受自己的呼吸,自己肌肉的感觉,有力量跑到终点;时间速度的控制,尝试跑出比上一次更好的成绩。期间,不会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完全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跑步那件事上。那个时候我会感受到一切都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下,我的心灵无比轻松,不担心这不操心那,碰到年长的或者气喘吁吁的跑者,还会喜悦地鼓励对方坚持和加油。
对于坚持码字写作的人来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开始之初,大多数人都没有报酬或者报酬极少,但是他们能坚持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能力提升,得到读者的积极反馈,他们会会觉得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如果说心流真的是幸福的关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去培养这种能力。基于人生目标,专注投入时间行动,培养兴趣,让自己上瘾,在行动的过程中体验心流,体验幸福,丰富生命的层次和历程。愿你能更幸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