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亲近人昨天已经读了三遍,但迟迟没有下笔,是没有吃透内容,今天在等孩子考试,又重新读了三四遍,简单把这个章节内容做了整合厘清。
屈从型表现出所有“亲近”人的特点。有少数人整个身心都浸透了虐待狂倾向,以致于对温情的欲望已完全被窒息了,虽然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喜欢,需要归属感,需要有人帮助。
这类神经症患者还会有这样特殊的态度: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感到自己不能抗争,自然只能真正变得软弱。独自一人时,也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品质,天资,才能,以及他自己的物质财富。他的自我评价随着旁人的褒贬不同而时高时低,随着别人的喜恶变化而上下波动。
所有的这一切,归咎于不会独处,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主题,也不是生活的目的,比爱情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多,只是没有发现,只是没有被患者发掘出来,建议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试着去接受爱情之外其他的生活,去运动,去阅读。
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拘束,不迁就,成年人的每日解压方式,早已不是吃吃喝喝,而是放空自己,享受孤独。”
也许有的人热衷呼朋唤友,谈天说地,看似精神十足,实则内心落寞,只是在喧闹中掩盖孤独罢了,热热闹闹以后一切终将回归于宁静,还是要一个人面对所有。
从2016年至今,工作日周一到周五,独自一人生活在乡下老家,每天早上早起阅读运动码字一气呵成。起初同学聚会总叫我,拒绝过几次以后,她们再也不叫我了,即使年轻的时候也不喜欢那些热闹的聚会,这几年更是拒绝参加那些聚会。
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不是故意脱群,而是一个人真的很舒服,也并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与人逢场作戏的兴趣。不想盲目合群,不想考虑任何人的感受,不用费力去迎合别人,只想静静地,做回自己,享受独处。
独自一人,安静自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守护一份淡定与从容。越自在,越放松,越专注,越独立。
不在意世间纷纷扰扰,守着自己的这片小天地,让梦想在思绪中放飞,让那些读过的书在笔记上留有印记,让那些烹饪过的美食好滋味留在唇齿间,让那些随手拍的好风景都刻在脑海。
与其消磨时间,不如独善其身,好好与自己相处。独处未必是孤独,而是把自己还给自己,去抚慰内心最渴望的归属,找寻自己最放松的状态。与万事言和,与独处相安,为了取悦自己,更为了享受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