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阙词,每次读来都会有新的感触。
东坡先生是个见不得生命受苦的人,他不断以诗文来表达民间的疾苦,抗议政治上种种不合理的措施,好像从来不考虑到对自己的前途有什么不良的阻碍,所以他一辈子几乎很少能在同一个地方呆上三年以上的,他倒是随时有理行囊的心理准备。神宗熙宁七年他从杭州移往青岛附近的密州担任太守,这阙大家公认为历史上最好的中秋词,就是他在密州期间的作品。
密州非常贫瘠,跟杭州比起来不啻霄壤,官员的待遇又低的可怜,加上与王安石不和,造成政治生涯的载浮载沉,加上原配王氏的逝世,对踏入不惑之年的东坡而言的确有许多沮丧、不安、悲哀,甚至恐惧的心情隐藏在他那豪旷、嬉笑的外表底下。这时东坡和一向苦乐相依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匆匆一别已是五载,山水遥隔,会面无期,更加深了他对现实人生的迷惘,以及多重感触的郁结。现在偶逢中秋,月圆人不圆,世情的多幻多变,怎不令东坡豪饮大醉,醉后挥笔!
藉着对苍天的既问且诉,我们感受到一颗溢满人间热爱的心灵,是多么挣扎多么痛苦!“我欲乘风归去”,就这样飘然远举,了无挂意该多好。可是“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啊!还是回头纵身人海吧,对东坡这样的人而言,他对苍生的关注是永远放不下的,他是一个要把生命彻底活过的人。所以他还是选择了事态冷暖,多苦多难的人间。
对着如霜似水的月色,东坡是无以成眠的。照理说,造化即便不仁,也“不应有恨”才是,为何老是选在人间别离失意的时候,兀自团圆呢?这句写的婉曲极了,其实,大家都晓得是因为人间的离别太频仍,人生的失意太繁多----青春、韶秀、喜聚、爱恋,尽管烟云即逝,原本“此恨不关风与月”,东坡是要故意这么去说的,但,如果你以为他因着不断的磨折就心里有了恨,有了憾,那也不尽然。
东坡很痴情,他问天询月,结果是自问自答。他承许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现实,这个认识谁也拗不过,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不能完美也该泰然接受,与其念念不忘他的残缺倒不如好好惜生,让温婉的月儿来见证异地相隔,但又能深互悬念的人间至情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