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的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去官位,傳為美談,不過看「晉書」:「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裡面頗有歧視的感覺,並不全然是不屑官位,而是以士族的角度去歧視無文化的上級。

外公說二戰後民生凋敝,貨幣極端貶值,工作機會很少。
他去做割草、割稻等工作2天只能換1斗米,而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大概1個月只能換10斗米,女性的工資大概只有男性的一半,大概只有5斗米。
而當時的農民因勞動量食量極大,而且沒有其他零食可以吃,一個男人一餐可以吃5-8碗飯,而外公家的長輩都是大胃王,如果認真吃白飯的話,一天就可以吃掉一斗米。
戰後艱困的經濟與民生環境,可見一斑。

而現在的人一天可能吃不到2碗米飯,對於糧食沒那麼緊迫需求,不過在官場上為了種種關係要敬禮、折腰、夾卵蛋的情況不比古人少。
究竟是禮教吃人?腐敗的奴隸制度?還是為了升官發財曲躬卑膝呢?
誰也說不清,且用幾個案例來Case Study。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傳」-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比喻人品清高淡泊。」
古代總是有些隱士,明明很想當官,卻總是躲在深山裡,招些學生,培養清譽,希望皇帝可以召見他,直接破格榮任大學士或部長級顧問等職務。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名士,也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政治家,他長期過著隱居的生活,不願出仕服務。
他在與《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強烈的表明自己的不仕立場,並抨擊當時的吏治黑暗與朋友的可恥。
而當今的官場又有什麼不同呢?
一般的公務員升遷往往要看關係跟門道。
而鴿子的升官管道更是曲折離奇啦,儘管有一堆序列升遷規定,不過還是有人可以屢屢過五關斬六將,搭著阿帕契直升機升到最高位。
傳說中在黃巾之亂期間,有個胖鴿子在7年內從兩線一變成三線一。

也曾經有個御前侍衛,在水朝廷期間,光是開關車門就從2線一變成三線二。
也有不少傢伙,聽說就是幫老大倒酒、接電話、安排溫泉跟00,就可以無災無難到公卿了。
這也難怪,歷朝歷代總是有些諷刺此類的文章甚至書籍。
儒林外史、老殘遊記、阿Q正傳、厚黑學等都集中火力攻擊官場種種腐敗作為。
其實我覺得這些作者都很爛,一定是沒能力扶LP,又看別人升官升的很爽,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都是一些狐狸尾巴露出來的腐敗文青。
尤其是蘇東坡,寫什麼《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
難怪蘇會被禪師「佛在心中坐,一屁打過江。」
這些被貶謫的魯蛇,只會寫一些野狗撒尿的酸文,有個屁用阿!

人家在高位,才有辦法幫黎民百姓謀福利阿。
像孫大砲就講得很好阿,「要作大事不要作大官!」人家11次革命都在海外募款阿,誰跟你去拋頭顱、灑熱血?
那些人都當有應公孤魂野鬼了,只有孫大砲位居總理、總統、主席,後來還蓋了中山陵。
那些認真的魯蛇寫什麼「與妻訣別書」,後來妻小不知道都要給誰照顧?
結論:當官還是要當大,不然只能當酸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