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情对
1、 概念:对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2、 比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全诗的颈联。
3、 但“青春”对“白日”,乍看会觉得对不上,这两个词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看,字面竟然对得很工整,看上去是“青色的春”对“白色的日”。后人给这种对仗起了一个名字,叫“无情对”。
4、 杜诗的无情对还有很著名的一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的意思是“经常”,和“七十”显然对不上,但是在古代的度量单位里,“寻”和“常”都是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两寻等于一常,所以从这个意思上,“寻常”和“七十”对得工工整整,没有一点毛病。
5、 百度以下内容,很有趣味,有助理解。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后,张之洞出对:“陶然亭。”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二、 流水对
1、概念:流水对属近体诗中的一种,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
2、区别:不像传统对仗,上联和下联各是完整的一个语句。
3、意趣:这样的写法使诗句更有流畅感,在格律的严整束缚之下,竟然有了散文的挥洒自如的味道。
4、比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再比如《孤雁》诗里的“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也是流水对。
5、最熟悉的流水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这两句之间有前后承接关系,欲“穷”千里目,需“更上一层楼”,这两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
三、当句对
1、概念:也称句中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
2、比如杜甫的“南极一星朝(cháo)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3、不但上联和下联对仗,上联里边还有“南极”和“北斗”对仗,下联里边还有“五云”和“三台”对仗,这叫“当句对”,对仗当中还有对仗。
4、一个当句对的句子和另一个当句对的句子对仗,这就是精雕细琢的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