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阅读对我不是问题,读书是获得,是享受,是愉悦身心的一种途径。非常认同《书斋趣味》中叶灵凤的描述:“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但现在读书真成了一件花费精力体力的事情,眼睛、腰部、手臂的使用时间都随着年龄有了时长限制。更何况读闲书消遣还好,重要的书籍费了心神却得之甚少,还有读过就忘的现象,难免就让人沮丧了。
去年,一位简友提到他的一个很有效的读书方法——抄书,把一本书的精华全都抄写下来,当然,也可以是在电脑文档中用键盘抄写下来,和他交流得知,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也困于记忆力不好,读过之后得之甚少。
按照他的提议尝试了一下,很快放弃了,此法于我而言体力付出更大,只限于抄抄重要文章,篇幅小一点,用不同颜色笔做批注,写心得,成文如做了装饰一般,赏心悦目。
可对于大部头,我就......望而却步了,实在是身体不顶事了。
偶有一日看到用AI读文献的方法,心中揣测,对于每天公众号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资讯,用技术辅助阅读会怎么样呢?
我先选择了豆包AI,写的提示词如下,大致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提取文章的元数据
标题:打破对视频的成见,探索智能时代“视频—文字”式新育人方式
作者:李政涛
标签:教育、视频时代、文字教育、育人方式、阅读变迁
第二步:一句话总结这篇文章
李政涛教授剖析视频时代文字教育面临的挑战,强调传承坚守文字教育、警惕视频负面效应、挖掘转化视频价值,并通过接纳、打破、连接在视频与文字教育间构建交互共生的新育人方式。
第三步:总结文章内容并写成摘要
本文作者李政涛聚焦智能时代教育,深入探讨“视频—文字”育人模式。
开篇以自身及社会现象点明文字教育式微、视频时代崛起,引出对文字教育走向的思考。从传承和持守层面,阐述文字蕴含人类智慧与独特育人价值,如汉字承载思维密码与优良品质培育功能,其传承至关重要。在警惕和警醒部分,警示“视频人”现象,即思维浅薄、文字兴趣缺失等问题,凸显坚守文字教育的紧迫性。挖掘和转化视角下,认可视频作为新教育元素的多重育人价值及“视频娃”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建立连接与创造,倡导接纳视频融入教育,打破视频文字对立成见,于课堂、阅读、评价中构建二者交融共生桥梁,塑造复调课堂、整合阅读及创新评价体系,以开创兼具深度与广度、滋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新时代育人格局。
第四步:总结文章大纲
效果还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