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存钱习惯前,先借用时间管理常听到的故事:
“时间都不够用,该怎么办?”课堂上学生举手发问。老师笑了一下,随即走出教室,数分钟后手中拿着一袋沙石跟一个空杯子回到教室。接着老师开始将一颗颗如网球大的石头放进杯子里,然后抬头问学生:
“这杯子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
老师随即拿出小石子再放到杯子里,然后再问:“现在杯子满了吗?”学生开始了解老师意图而无人回应。
不等学生答覆,老师抓起一把沙子往杯子里倒,又开口问:“现在呢?”眼见杯子已被沙石完全填满,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轻声说道:“这次真的满了。”
老师笑了一下,伸手把饮水杯抓过来往里一倒,直到水从上方满满渗透进杯底后,老师才开口说:“现在才是真的满了。”
经典的时间管理故事,随时能提醒我们二件事:
要先放石头,再放沙子:事情都有轻重缓急,先把重要的事情(大石头)做好,而不是一开始就拘泥在琐碎杂事(沙子),才能让杯子(你自己)装进更多的事情。
看似杯子满了还是能倒进更多的水:当我们觉得无法办到时,忘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而不去想办法。
只是除了运用在时间管理上,这故事让我更深刻的原因,是它也能套用在存钱观念上,提醒自己要存钱,还有找方法存更多的钱。好比说:
先想存钱,再想花钱:收入分配有重要顺序,你不是把赚来的钱付给别人,就是留给自己,后者当然是你要优先考量的事。
觉得自己无力存钱时,其实还是有方法,经过存钱系统优化后都能再多存一些钱。当然也有些人是真的无法再挤出钱来了,不过千万别一开始就跟自己说“没办法”这三个字。
这故事还有个后续:
正当学生沉思在故事的启发时,没想到老师手一拨,杯子随即从讲桌上掉落并碎裂在地上,学生惊讶之余,老师接着又补了一段话:“管理的最后诀窍,在于开始后就要持续保持下去,否则稍不留意就会像这掉落的杯子跟沙石一样,你的时间将会再度散落一地。”
存钱亦同,维持好习惯下去,不然你的金钱最终仍会散落到不属于你的地方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