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月与安生:望穿留守儿童的人生之痛

七月与安生:望穿留守儿童的人生之痛

作者: e4b685b8fdc5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18:26 被阅读0次

    七月与安生:望穿留守儿童的人生之痛 

    原创: 张小舞 张小舞 今天 

    最近下班虽然很迟,但都会刷2小时的《七月与安生》,被这部剧刺痛的不是青春故事,也不是爱情故事,而是李安生这个不安少女和她妈妈的故事。

    由沈月饰演的李安生曾是留守儿童,或者说留守少年。她在学校各种叛逆,不服从学校的纪律,迟到、旷课、甚至卖“色情碟片”,都是为了让妈妈回来,带她走。

    可是安生妈妈却无法带她走,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去照顾安生,要拼命赚钱来养活安生,给女儿安稳生活。

    可惜,对于孩子,再好的生活,都比不父母的陪伴。

    每当看到安生挽留要走的妈妈时,多少父母会黯然泪下?!直到,直到安生妈妈因病去世,最后舅舅转告安生“你妈妈走了”。安生还说“她又去北京了啊!”她用那种令人心碎的,习以为常而又抱怨的语气说道。

    可她不知道,此生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安生是一个古灵精怪的鬼马少女,从开学当着全校师生做检讨,最后唱起歌来就看得出,她从小对于条条框框的纪律和束缚是无惧无畏的,而这,也反应出缺乏父母教育的孩子的通病。

    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又一直和她两地相隔,缺失的不仅是陪伴,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教育。所以,安生从一开始成绩就不好。旷课、逃学、厌学、落榜、底层打工,这几乎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人生轨迹,安生一直沿着这个轨迹在走。

    01 父母陪伴的缺位,是孩子童年的最大悲剧

    安生在学校最好的朋友是林七月,这也是她唯一的朋友。为什么安生只有一个朋友?而且她愿意为了这个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男生拱手相让,帮着七月把苏家明追到手,甚至放弃高考。

    因为她的童年和少年,都极度缺乏陪伴,每次和妈妈的对话都是冷漠而隔阂的,妈妈不懂女儿渴望陪伴的心理,女儿无法通过各种方式成功把妈妈挽留在身边。

    靠着一个人长这么大,经受过的孤独有多漫长,谁又知道?

    这样的安生,注定内心缺失温暖。越是缺失,越是渴望。一旦有人靠近,被她认定,必然会成为相互抱团取暖的人。而林七月就是这个人。

    因为缺失,所以更怕失去唯一的朋友,万事为她:包括舍弃自己喜欢的人,包括为了能让七月听到已然去世的爷爷的录音而错过高考,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愿意为了留住份稀缺的温情。

    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无所谓的安生,却没有看到一个在心底苦苦哀求唯一的朋友不要离开的安生。她越是毫无保留地爱林七月,越是不顾一切的为了七月付出,越是暴露了内心深处的卑微,暴露了那个心底极度渴望友谊和温暖的自己。

    02  谋生压力、婚恋焦虑、留守儿童……

    北漂妈妈的命运与忧愁

    和孤独的女儿对应的另一个人是忍受职场丛林法则的妈妈。

    安生妈妈很早丈夫去世,一个人独立将女儿抚养长大,其中的艰难和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无论出了什么事,安生妈妈都会给哥哥打电话,而她自己似乎也没有再婚的打算,这有可能是怕对安生有影响,更有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压根没有时间去恋爱。

    女儿在宁波,而她的工作在北京,南北之间的距离千山万水,一年能看到孩子几次?假如,一年两次,从1岁到17岁,又能陪安生几次?

    安生妈妈对女儿陪伴甚少,自己内心也有很多不得已。自从丈夫去世,她就开始拼命努力工作,要知道,职场对一个带孩子的单身妈妈并不温柔,既要全心全意工作,又要陪伴孩子,世间安得两全法?

    于是放弃了陪伴,却埋下了亏欠

    就是在这种亏欠中一直看着女儿一节节长大,长到她不认识的模样。

    正是因为和女儿极少沟通,导致了安生叛逆的一面。母女之间隔阂甚大,女儿成了和她最近的陌生人,她既不知道女儿的心思,更无从了解女儿的痛苦。

    所有在职场上杀伐果断,游刃有余的女人,都会有一种习惯,那就是用职场上的方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无一例外都会遭遇失败。

    这也是安生妈妈和安生之间从来没有真正亲近过的缘故。

    也正是因为妈妈总是用快刀乱麻的方式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安生便从未被一个人耐心地聆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那种儿童时期的缺失长大后就变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坑”,以至于潜意识中,要用失去现实的一切东西,去埋掉这个空虚的“坑”。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代偿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这也就能够用来解释为什么安生如此重视和林七月的关系,因为她要通过舍弃男朋友、高考等等,来换取这一份给与过她温暖和陪伴的友谊,补偿,心理曾经重度缺失过的东西。

    03  留守儿童的社会之痛,人生脱轨

    安生的人生脱轨,不只是从那场错失的高考开始,更是从她是一个留守儿童便埋下了祸根。

    而高考的错过,彻底拉开了安生和林七月的距离。因为两个人生活的家庭环境本来就不同,林七月生活的是一个温暖,和睦,集父母宠爱于一身的完整家庭,而安生生活的是一个残缺不全,温情缺失的家庭。

    高考的顺利,更是让七月过上了安逸的大学生活,安生,却只能社会漂泊,酒吧打工,混迹于一群生活在底层的人。

    安生和每个流落在城市的孩子一样,遭遇了打工失利,失恋,甚至绝望。只是,比起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命运,这部剧本的缺憾就变得异常明显,它完全删减了一个少女的堕落历程。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高中毕业就去城市打工的孩子,会遭受更多的社会风霜。更是很难有机会像李安生这样完成逆袭,而况,安生的逆袭更多是借着另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更加复杂和充满危险。

    04  留守儿童,社会犯罪率上升的源头

    在我们的一生中,最大的悲剧,不是缺衣少食、不是没有上到最优质的兴趣班,也不是没有进入最好的学校,最大的悲剧根源,其实是童年时期,父母的缺位。

    说到陪伴的重要性,有必要讲一个悲伤的故事。

    英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陪伴主题的动物实验,后来因为这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太过于残忍,使得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严厉禁止,但是这却是一项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关于爱与陪伴的实验。

    ●● ●  

          实验中,哈洛把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从母亲的身边带走,将它们关入铁笼进行隔离,他用铁丝做一个形象,挂上奶瓶,然后再用绒布做了一个猴子形象妈妈。

          实验得出结果,那些小猴子们在几天的时间内,就把对于妈妈的依恋全部转移到了那个绒布代母身上,而只有在十分饥饿的时刻,它们才会去到铁丝妈妈的身边喝几口奶水,之后又会迅速跑回来紧紧地继续抱住绒布妈妈。

          这是因为,被剥夺了母亲温暖怀抱的小猴子们,由于先天的生物本能,条件反射的会去寻找与妈妈怀抱最类似的物品,来弥补缺失的温暖。

          但哈洛的实验却仅仅只是个开始,几年之后这些由绒布代母养育大的猴子,再也无法融入正常的猴子族群,它们无法与其他猴子一起玩耍,它们不会交流,变得极其孤僻,有些还出现了孤独症的状况,最终这些猴子只能终身孤独的待在笼子里,依偎在那个不会动的“温暖的绒布代母”身边,终此一生。

    道理都懂,可是做不到,这是很多父母深埋于心的痛。比起房价物价,病痛,更容易让人崩溃的还有对孩子的亏欠。

    据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至少有6102.55万人,超过了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一个中国一线城市深圳的人口才2500万,而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当于3倍深圳人口的总数量,甚至可能会比这个更多。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更是牵动千万父母的心。

    也许我们的孩子中,或将有一个安生。或者说,每个被留守的孩子,都将变成将来的安生。而这还算情况乐观的,但假如那些孩子因为心理问题成为社会的罪犯呢?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关爱留守儿童,更是每片雪花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与安生:望穿留守儿童的人生之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ic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