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简单地说就是“触动灵魂”,那是比“好听”,“很好听”还要更加深化的心理体验。
记忆中《假如爱有天意》、《鬼迷心窍》、《驿动的心》、《追梦人》、《大约在冬季》等很虐心。
从一首歌里面能够听到灵魂的声音,往往不在于旋律与歌词,而在于歌曲所唤起的情景时空以及听歌的人当下所处的情景时空。
1.歌曲所在的情景时空
一般指的是歌曲作为一个特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与到现实的结构建构的过程中,从而产生的一种整体的情景时空。所谓“歌曲所在的情景时空”指的是“人所参与歌曲和歌曲所在的结构体构建、表达的活动的整体时空”。很抽象,举两个例子。一是宗教圣歌,一是电影原声。
宗教歌曲,往往便具有“触动灵魂”的作用。特别地,尤其是当我们参与到宗教歌曲的演唱(大合唱)中时,更能感到一种震撼作用。这时候,往往不是歌曲本身震动我们,而是此时歌曲所在的、我们所参与的整个社会时空、文化时空在影响我们的情感及其所被激发的强度。
当然,你也会说,很多宗教歌曲本身的旋律就很深沉厚重,容易感染人,这个是歌曲本身的作用。很有道理,但这个问题好比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普通心理学)一般认为,歌曲的感染作用是一个演化的结果,有影响,但是一方面没有社会情境与文化情境对我们的影响大,另一方面,这种感染力本身就是历史场景所持续构建的。
电影原声,在电影里面恰当出现的时候,也极富感染力。但是,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电影里面的故事与情节感动人心,是这些情节提供了歌曲的情景时空,这些建构起来的时空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所以,对于很多人而言,电影原声就极具感染力,特别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原声恰当地出现的时候,特定的时空便在这一刻塑造成型了。如《阿郎的故事》中的《你的样子》;如《泰坦尼克号》里的《my heart will go on》;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まげてのばして》;还有电视剧的原声与游戏配乐也是如此,如电视剧《真探》的片首曲《Far From Any Road》;如游戏《生化奇兵:无限》的插曲《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
歌曲和社会情境、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情景复现在你脑海里,感动你的是便这个复杂的整体。如同样一首OST,对于看过这些电影、电视剧,玩过这些游戏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人,感觉上差别是极大的,这也能解释歌曲的感染作用的文化的差异性与趋同性。
2.歌曲所唤起的情景时空
有时候,你走在路上,听到一首歌,突然感动的不得了,其实往往是因为这首歌唤起了你之前的某个对你有很大影响的场景和事实。这个类似于心理学上的经典学习过程,本来中性(相对于他人)的歌曲,对你来说,是一种情景即将唤起的的条件刺激。
这首歌对你的感染力,往往跟你的个人历史有关的。而我们也知道,性格本身也是由个人历史所建构的,所以,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听到的歌曲的感染力。这也造成了,同一首歌,别人听来没什么感觉,你听到心里却如同排山倒海。
港版《天龙八部》主题曲《难念的经》,《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就出现了明显的以年龄分层的感染作用。很多小朋友,从来没看过这些电视剧,就简单地觉得只是歌曲本身好听而已。但是,对于你,70后,80后,乃至一些90后,却是一种特别的条件刺激。
听到这些歌,某年的那个下午,和老爸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突然就被唤起——那些过往的美好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大众化。实际上,唤起过程是非常私人的一种体验,跟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具体的人所经历的生活是相关的。
3.听歌者所处的情景时空
失恋的人不要听悲伤的歌。还有其它的情况,如亲人去世,恋人死去,或者工作失意,学习不好努力了也没结果啊这些,也不要听悲伤的歌。这是因为,我们当下的现实处境,让我们处于一个”低唤起“的情境之中。这时候你听的歌曲,只要旋律优雅,歌词比较悲伤,都有让你欲哭无泪、生不如死、触动灵魂的效果。这时候,本质上触动你灵魂的,也不是歌曲,而是你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
一首歌就算再好,往往也很难有触动你灵魂的的效果。一首歌能否触动灵魂,往往跟听这首歌的具体的个人,个人的历史、记忆、性格有关。而我们往往沉浸在所处的社会情境、个人思想情境之中而无法区分开来。我们以为是听到的歌曲触动了我们,实际上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内心的情景的唤起——这种唤起往往是非常迅速非常自然的,没有多少突兀。导致这种唤起过程的原因,可能是旋律,可能是歌词,也可能是二者的结合。如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GALA《骊歌》、李宗盛的《山丘》,虽然不是电影电视剧之类的OST,没有具体的情景相对应,实际上呢,情景也是有的——是假想的,由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是一种跟个人历史与当下处境有关的混合式的虚构情景。而且这个情景创造过程是非常个人化、非常迅速的,以至于我们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创造过程。这个创造的情景在不被我们明显意识到的情况下,和自己听到的歌曲一起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所以,歌曲和现实的、潜在的情景整体出现,才会触动我们。所以,没有什么一定能让我们所有人都听到灵魂的歌曲,只有让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人听到灵魂的歌曲。
“我觉得音乐就是听觉式的奶油蛋糕,是一种精致而成的蜜饯,它至少拨动了我们六种心理官能的敏感部位(1997,p.543)。这些心理官能就是语言(比如歌词)、听觉场景分析、充满感情的声音、居所的选择和运动控制。根据这个假设,我们认为非常悦耳的音乐,应该包含某些特定的人造刺激,而这些刺激和我们的进化心理机制被设计出来加工的自然刺激非常相似。(D.M.巴斯,《进化心理学(第二版)》)他们认为,这些音乐能够刺激我们,是唤起了我们心里的原始的某些冲动——一些虚构的时空(古远的一些捕猎、求爱、自然的场景时空)在潜意识里面被唤起。”有音乐大师分析云。
听到这些歌曲,你好像回到了几百万年前的那个下午,她毛茸茸的脑袋背过去不敢看你,而你只能无声地向她告别,任眼泪在你心里流淌。”再见了,我要和我的毛茸茸的兄弟们一起去捕猎猛犸象了,这是我的成人礼。
我可能也许永远都无法再见你,我也许明天早上就会回到你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