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我们几人去地铁站的路上闲聊,扯到了商品与实物不符的话题。
我住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包子铺,前几天装修时价目表就放出来了,素包子一块二,肉包子一块五。在上海换了几个地方,包子从一块五涨到两块,这家真的是便宜啊。
早上特意没做早餐去他家买包子,看到柜子里的包子我一阵晃神,这这这,愣了好几秒。说它不是包子吧,它要比小笼包大一点,说它是包子吧,又比常见的包子小的多。要了四个,三下五除二吃完了,味道还行,但是真吃不饱啊。早餐一般都是稍微吃点,我估计最少我也得吃六个,再也不认为它便宜了。
tom讲到,他有次在网上看见一家卖纸的,很大一包纸才一块钱,果断下单。快递到的时候傻眼了,很小的一个袋子,以为送错了,看了看收件信息确是自己才拿回来家。打开一看就是平常小袋装的手帕纸,和图片放大拍的严重不符。买的时候花了一块钱,快递费六七块,费用加一起还不如自己去商店去买手帕纸。总共几块钱的东西也不值当退,退货还得自己出运费,被拿捏的死死的。
龙说这些由来已久,现在商品拍照片,灯光氛围很到位,很近的距离拍出商品比实际看起来大出很多,给购物者一种物超所值的错觉。这只是商品大小的东西,像方便面袋上的红烧牛肉面,实物中哪有牛肉。你说它虚假宣传,图片下方有一行小字,本图片仅供参考。
给消费者很高的期望,实物与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想发作,一行小字堵住了嘴,但是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啊。更可怕的是时间长了大家都默认了宣传就应该与实物不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