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缤纷世界,无奇不有,也无美不在,每时每刻,你都会发现专属的独特美,它会因时、因地而发生改变。在杭州时,苏轼留恋轻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清幽雅静,在黄州时,苏东坡洒脱畅快:“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淡定。同样的雨,不同之地,不同之时,却都可以发现别样的美,美不在世间,而在于内心。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都有千差万别,所以发现的美各有不同。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古晋国(今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汾水源于太原之晋阳山,西南而入黄河。未入黄河之前,则谓之汾水;既入黄河,则不名为“汾”矣。由其深意而言,能入黄河则如归于正道;不入黄河则入不归正道,而始终只是支流而已。在汾河的两岸,在汾河低洼处,在汾河弯曲之地,人们都匆忙采摘野菜,采“莫”来食用。然以“莫”为名,味酸,则有“无可奈何而食”之义。采“桑”来喂养蚕,以供织布穿衣。“藚”又名“泽泻”,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治病。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完全自给自足,吃穿用行都会出自一己之手,可以创造出无限财富,人们也崇尚节俭,以奢靡为耻。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地采摘劳作,心里总会泛起暖意,对生生不息更有体会,对自然心怀感恩,正有了如此广博的资源,才让生活丰富没有匮乏。
“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激动之时,竟不知道用更加恰当的语言来赞美,劳作动作熟练,经他们的双手换来的成果也甜蜜,面朝黄土背朝天,挂满汗珠,晒得通红的脸颊更青春,更自然,如盛夏绽放的花朵。不计回报,默默坚持,不事夸耀的人,质朴纯粹如玉。
这样的美,只有懂得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人才可以真正欣赏,才可以大加赞赏。热爱劳动的人独具慧眼,不会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公路”、“公行”、“公族”都是当时的官员,《说文解字》曰:“公,平分也。从八,从厶(音思)。八,犹如背也。”是故,“公”字在于“公正”,惟有无私,方能公正。公路,管理君王的路车,由贵族子弟担任,又称公车都尉,此车犹如国土。车可以载人载物,国土可以养人养物;车不安,则难以载人载物;国不公正,则国民难以安宁。公行,管理兵车的官员,从字面意思理解,“公行”是公正之道,是治国当遵之道。国君治国,政教不公正,国不可治。而公族,掌管君王宗族事物的官员,“公族”是国中之人,不能得国人之心,则国危矣。三者都是身居要职,相对于采摘之人,高高在上,与普通百姓非常遥远,百姓只能仰视远望他们,或许也会产生美,但是虚幻不可捉摸的。因此,劳动之人不爱富裕的物质生活,更贪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生活,采摘之人更加纯粹,更加质朴,也更加亲切真实。
陶渊明终于回来了,他可以回到想念已久的故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他来说太痛苦了,他要摆脱那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田园,也归入生活,归入内心。“归去”——竹杖芒鞋轻胜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