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来自转发
家长学校第一期学员(以下简称:家长):约好今天下午去复诊。孩子刚说不想去。还说自从我提醒她看医生,她一周没睡好。昨晚一夜未睡。现在还在睡
答:还记得吗?看不看医生,是孩子自己的事!
家长:记得记得。马上又要过年了,医生也要休息了。她答应去的,再同意她反悔,这是不诚信啊。她刚和我说的时候,可以不去吗。我温柔说不。不是说关键时刻不能迁就孩子吗?
答:一定不要让孩子承诺任何事!所有的承诺,都是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承诺,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而非捆绑他人的工具。
不迁就,是指孩子要求爸爸妈妈做的事,不合理的,不解释任何理由的说不;而非,我们去管制孩子的理由和借口!不迁就,一定要先分清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是孩子要求家长做的事。孩子自己的事,尊重孩子的选择!看病吃药,是孩子自己的事。谨记:是我们的期待和担心把孩子困住了!不是孩子走出困境了,我们才放下担心;而是我们放下担心了,孩子才会出走困境。
按: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往往会有一个期待和设定,有了期待和设定就会下意识的要求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劝说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往往就会发脾气、生气;当孩子也用生气来对抗时,我们往往又会陷入讨好的境地。“去讨好的冲动不是惊恐的体验或者惊恐所产生的身体痛苦,它是盖在这个深刻而强烈的痛苦之上的面具。它不但让别人看不到这痛苦,也让你看不到它。你去讨好别人的需要掩盖了你内在极大的痛苦,让你不去看那个痛苦,不去触碰那个痛苦。愤怒和讨好是矛盾的,一个讨好的人在感觉足够安全的时候,就成了那个愤怒的人。而一个愤怒的人,当他很惊恐时,就成了一个讨好的人”(《讨好别人的背后是无法控制的愤怒》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1779409/)。讨好和迁就,是对孩子更深的捆绑,更深的控制。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想到孩子就去看书哟,不去看书,是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是无法忍住自己的担心的。
亲爱的各位家长:孩子诉说痛苦和烦恼时,一定不要下意识的就去指导或开导,而是去倾听;去指导或开导,对孩子而言就是不接纳他、不认可他;谨记:倾听才是包容,才是接纳,才是我们的爱。倾听很难,因为倾听的前提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接纳孩子的情绪的前提是我们懂得接纳我们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无法接纳不断汹涌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情绪时,倾听是无法做到的!谨记:观呼吸就是对质情绪的武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时时刻刻去观呼吸,不断的忍住脱口而出的指导或开导,慢慢的我们就会懂得倾听了。 同时,也要把时时刻刻去判断孩子的状态的心收回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注意力在孩子身上时,往往都是我们无法接纳我们自己的担心导致的,所以,想到孩子,就去看书,看不进去书就去观呼吸!(2018.11.26)
所以抑郁治疗的书都不去看,就看心眼力和遇见未知的自己!
她提问题我现在也不回答,反问她,她自己就给自己回答了。
太关注孩子了!谨记:是我们的担心把孩子困住了!撒红老师的喜马拉雅去听了吗
谨记:我们不需要孩子理解我们,希望孩子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所谓对孩子好的意图,如同一直在说妈妈是爱你的、妈妈都是为你好!而正是这个“为你好”,把孩子困住了!
孩子诉说痛苦和烦恼时,不去给孩子建议,而是把孩子的感受说出口,如:担心**,是吗?------------孩子回答:是的。然后,你就说,确实让人担心。
我老公让我对孩子顺其自然
今早她哭过之后还是有变化的
之前给我做吃的,全程都必须要我在,不停地支使我。
今天全程没喊我过去,我就坐在被窝里,她自己在厨房叮叮咚咚,然后盛了两碗饭说,“妈,你出来吃吧。
”
纸巾没了,也不支使我去拿了。说“我去拿纸巾。”
现在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让我来。”
继续看书去,感恩遇见您。
孩子能诉说痛苦和烦恼,说明您最近止语做得好!继续加油
孩子能诉说痛苦和烦恼,说明您最近止语做得好!继续加油
不去对孩子嘘寒问暖,孩子就会很快好起来。这一个星期,坚持每天走三次,每次40分钟,听撒红老师的喜马拉雅,不用要求自己听懂!记得向我打卡。先把焦虑的情绪缓解下来!
孩子还是比较接纳我的,每次情绪爆发的时候,只要我抱她一会儿,她就平静了。
我现在不去帮她做事情,但还是坚持每天抱抱她。我希望她知道妈妈永远在,永远爱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