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16

2019-07-16

作者: 礼服设计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08:34 被阅读0次

    的商业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原创: 精读君  精读  2016-07-02

    ↑↑↑点击上方精读,关注我,置顶我

    【精读君曰】

    今日推送的是精读君的第三篇微书。微书是精简版的书籍,它能够让你短时间内吸收高浓度的知识,帮您节省阅读时间。

    前两篇微书为:《自控力》、《金字塔原理》,今天推送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微书。此前,精读君已做过此书的导读。(详情可点击蓝字阅读)

    本书16万字,以每分钟读600字计,阅读此书需270分钟,即4.5小时。精读君的微书字数约为6千字,阅读耗时10分钟,可帮您节省260分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入选《福布斯》“有史以来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20世纪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是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自1989年出版以来,高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华书店等中国畅销书榜长达25年。具体书封见上方题图。

    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史蒂芬•柯维的思想成就与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并肩比齐。

    【一】

    什么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必须具备这三点。(见下图)

    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本书中的七个习惯并非零散的心理法则,它符合成长规律,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见下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各个时期表现形式如下:

    依赖:围绕着你这个观点——有错误,我怪你。

    独立:着眼于我这个观念——我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从我们这个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未来。

    因此,本书先讲述七个习惯中的前3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4、5、6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7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6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

    第一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二】

    习惯一:积极主动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外界的刺激与最后的回应之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这段距离时,我们往往可以收获幸福和成功。就如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方式,而不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条件反射。

    史蒂芬•柯维指出,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成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世界局势等。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战争、飞机失事等,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人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越来越怨天尤人,从而造成影响圈日益缩小。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就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比如,我们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他人无理的要求、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多半可以看出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消极被动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三】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意思是说做事之前,认清方向。特别是人生目标,别被名利所蒙蔽。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中的真正渴望的目标。很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1、“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基础:

    ①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第一次创造——心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

    第二次创造——体力,付诸实践。

    高效能人士,在行动前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人生各个方面所期望的结果。

    ②自我领导

    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这就是个人生活中领导意识匮乏的表现。以终为始就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2、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

    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范例如下图:

    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它将成为个人的宪法,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确立人生使命,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核心是一切思想观念(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根本。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

    人生方向是生命的追求方向以及决断所依据的准则;

    智慧是对事务的认知、理解和判断能力;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耐。

    这四者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方向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则能激发行动。若四者十分健全且均衡发展,便能产生高尚的人格、平和的个性与完美正直的个体。

    3、树立正确的生活中心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有人以家庭为生活中心、有人以工作为中心、有人以名利为中心、有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但上述几种生活中心都是多变的,作者提议我们要以原则为生活中心,因为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重心。(见下图)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行为也自成一格。由于拥有坚实的内在为基础,所获得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使其能享有操之在我且充实的一生。

    【四】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它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指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你个人觉得有价值及对你的使命、价值观、对优先目标具有贡献的活动,会使你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些事情多数是不急迫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

    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与以往时间管理方法截然不同之处,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根据个人管理理论,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紧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见下图)

    对这四类事务的偏重,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①偏重第一类事务

    这类事务通常被称为“危机”,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压力大、精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

    ②偏重第三类事务

    有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三类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付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之事别人的优先,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人际关系肤浅。

    ③偏重第三、四类事务

    有些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第三和四类事务上,可以说他们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

    ④偏重第二类事务

    高效能人士总是能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他们还会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结果:愿景、远见、平衡、自律、自制、很少发生危机。

    总的来说,普通人的时间安排与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安排对比如下:

    若想做到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第二象限的活动上,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①确认角色 

    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先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再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只要考虑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

    ②选择目标 

    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③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④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能够建立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就能提高安排生活的能力,能够真正做到要事为先,言出必行。从此,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独立,不必再求助于他人。

    第二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五】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境,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与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①利人利己(双赢):为自己谋利也不忘他人

    ②损人利己(赢/输):攀比、竞争、追求地位、权力欲

    ③损己利人(输/赢):委曲求全、讨好他人

    ④两败俱伤(输/输):总是嫉妒或批判他人

    ⑤独善其身(赢):一心求胜,不顾他人,自我为中心

    ⑥好聚好散(无交易):买卖不成仁义在

    以上6种交往模式,哪一种最好?

    最好的选择是视情况而定,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如果你十分珍惜某一人际关系,而牵涉的问题又无足轻重,那么偶尔以输/赢模式来肯定对方也无妨。

    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5个独立的方面。(见下图)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这也是双赢思维的5个要领。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形成双赢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培养双赢品德。双赢品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①诚信

    意即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②成熟

    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图为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

    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③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牢记一点:当你超越环境、态度和行为,将触角探到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双赢和所有其他正确原则一样,本就深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六】

    习惯五: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你要“知彼”。这一点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

    因此,“知彼”的关键在于移情聆听,这至少包括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案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关于倾听,精读君此前已写过相关微课,请点解阅读为什么倾听如此之难?有这4大障碍

    此外,表达自己也是谋求双赢之道所不可缺少的,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请注意这个顺序,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

    【七】

    习惯六:统合综效

    通常来说,沟通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层次:

    ①低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放,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

    ②中间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

    ③统合综效

    这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简单地说,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门之和。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条件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能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八】

    习惯七:不断更新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精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想必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然而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看到这个答案,大部分人都会瞠目结舌。但事实上,很多人在人生路上就如同这位锯树的人,只顾着一味往前赶路,却忘了“更新自己”。我们要明白,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自我更新有以下4个层面:

    ①身体层面

    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

    ②心智层面

    通过阅读、写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③精神层面

    通过阅读启发性书籍、接触大自然。

    ④社会情感层面

    通过持续增加情感投资来更新。

    以上四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

    总结回顾

    本书共阐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共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第一部分,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3个习惯。

    第二部分,由独立到互赖,属于“公众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3个习惯。

    第三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则涵盖了其他6个习惯,谈的是第7个习惯自我更新。通过这一习惯来统合前6个习惯,实现7个习惯的良性循环。

    这幅“成熟模式图”可以说是贯穿整本书的精髓,希望读友们在关掉此页面后,还能记得这幅核心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na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