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微博传得很火,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24岁的群体。换言之,如我一样92年出生的人已开始步入中年。话说我刚适应从大哥哥到叔叔的身份转变,现在又不得已被灌以大叔形象。其实这些我倒不在意,只是有时不禁陷入思考,在青春年少已不再时,我们当年所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前段时间父亲还嘲笑我,他说你小子当年的雄心壮志去哪了,不是又要当科学家又要开公司吗?是啊,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天上自由自在翱翔的飞机,我们立志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电视上看到警察叔叔不畏生死英勇救人时,我们开始改口称以后当警察;在老师讲述科学家如何探索宇宙未知的秘密后,我们又思考要不要做个科学家。之后在我们打探实现梦想的途径时,几乎所有人都给出同一个答案,考大学。于是这个信念深深扎根在脑海,坚定不移,直到真正考上大学。
细细想来,在大学之前学习便是首要任务,一切与学习不相关的事务都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中。恋爱打游戏不必说,在某些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也得不到培养。终于在浑浑噩噩中熬过了这些年头,可哪知道进入大学以后依然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可是如果不学习,我们又能去干嘛呢?学习是学生的使命,学生时代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必经阶段。
大学毕业季开始面临抉择,是择业还是考研, 亦或者考银行或公务员。这时候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人才自然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读研的人或是还不想面对步入社会的现实,或是想提升竞争力以便更好就业,或干脆是人云亦云,别人考我也跟着考。就像你沿着唯一的大道往前走,突然分出三条小道,你在犹豫不决中最终会选择其中一条,没有人往回走或者挤进道路之间的灌木丛。
读研,顺利毕业,找工作,就业。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行进着,似乎有时候还为他人所羡慕。可我发现,我走得每一步,都是别人走过的路。我寻着别人的脚印,重复别人经历的人生。
前些天,我开始关注房价。即便在新一轮的楼市疯涨后我已只能远远观望,即便新的限购政策已剥夺我购房的权利,我还是无法抑制内心购房的欲望。可此前我从来没有认真关注过哪个城市的房价,总觉得离买房还很远,现在恐怕的的确确到了买房的年龄,潜意识下开始关注房价。然后我又开始关注结婚的事情,家人的再三询问以及朋友陆续的婚礼令我不得不考虑。
突然我发现,不是因为随着成长我们明白该做些什么,而是到了什么年龄段我们就该做些什么。我似乎一眼就看到了未来的道路,方向很明确。而努力只是决定着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