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12《传习录》下陈九川录16

212《传习录》下陈九川录16

作者: 朱红东 | 来源:发表于2022-11-08 07:29 被阅读0次

    【原文】

            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

            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

            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译文】

            有一位先生的下属长时间听先生讲学,感慨说:“这学问太好了,可惜我文书、断案工作太繁忙了,没时间学啊!”

            先生听到了,说:“我什么时候叫你脱离文书断案工作,悬空去学习呢?你既然有公务要做,就从那官司上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断案,不能因为他回答时无礼,就起怒心;不可因为他嘴巴甜,就起个喜心;不可厌恶他托人说情,就加倍惩罚他;也不可因为他苦苦哀求,就随意答应;不能因为自己事务繁忙,就潦草断案;不可因为别人诬陷诋毁,就随别人的意思去判。

            这里都是自己的私意在作祟,只有自己知道,要精细地省察克治,唯恐自己的心有一丝一毫的偏颇,断错了案件,这便是格物、致知。文书断案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具体事去做学问,反而会落空。”

    【浅谈】

    1、这位老兄是把先生的学问当作知识去学习了!大错特错。先生反复强调,一切的格物都是正物、正事,都是在事上正、事上验,而先生的学问到底有用没用,对还是错,更要在事上去验证。

    2、否则,两张皮。先生的学问还是先生的,而你只是听了个热闹,今人大多学经典也是常常限入此地。总想学太多才觉得自己是上进的。一年多,学了老庄,还要学四书,还都没吃透,又想学《易经》。

    3、人生处处即学习,分分秒秒皆学问,要随时省察克治。就像我们为客户服务,先希望客户成功,这是良知;先考虑希望和客户合作成功,就是私心。这便是有天壤之别,会影响你的一举一动。

    6、事上不省察克治,自己成了骗子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在“努力拼搏”。要修“夭寿不二”,先修“得失不二”,洒脱就自由了,所以才有孟子说“集义而生的浩然之气,就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2《传习录》下陈九川录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qw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