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开始发朋友圈了。
这有什么可广而告之的呀?朋友圈不是想发就发吗?
我上一条属于自己主动发圈的内容好像还是孩子上初一的时候,那一天班主任给孩子们买了鸡腿加餐。现在他高一了。
后来也发过一些内容,但是好像都不是心甘情愿的,要么公司要求的,要么参加什么社群活动必须的,还有一些帮亲戚朋友转发的广子,再后来,就彻底沉寂了。
去年WX加了一个苏州的朋友,通过后她直接扔过来一句为什么不发朋友圈,我一时语塞,为什么呢?乏善可陈呀。
后来我一直在想自己内心里的真实答案应该是,我是一个没什么分享欲、不习惯公开表达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事业、思想,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跟别人分享,更没必要公开。包括简书的日更,我也尽量聊聊自己以外的内容,只是后来发现,我们怎么可能绕过去呢,所有文字的圆点就是我们自己呀。
听过一节心理课,老师说人都是希望被看见的,也是渴望被鼓励的,当时我就联想到了这个分享欲,也开始想要不要重新发圈,一方面冒泡证明自己没有“失踪”,另一个方面也来印证老师讲的是不是有道理:
🪴那些生活平淡乏味、安于现状的人,更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被人看到。
🪴一个人是否喜欢公开表达,其实与他内心的能量指数息息相关。一些人的公开表达欲之所以不强,是因为他们内心缺乏分享动机。
🪴这个分享动机既可以是利他的,如分享干货与方法论,帮助某人解决某问题;也可以是利己的,如分享自己的生活、情绪、喜好、荣誉,以此获得他人的点赞与反馈,从而滋养自己。
🪴不论利他还是利己,这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一定有一股对明天充满期待与渴望的力量,抑或想要通过自身去影响、帮助他人的力量。
很巧,就在我码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一个视频号正在讨论晒圈的话题,号主认为晒的本质是缺乏,越晒什么说明越缺什么,评论区很热闹,同意的和反对的都不少。我的观点是,看晒什么,和晒的目的。如果目的纯正,晒得真实,那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同一个天空下别人的生活状态挺好的。
所以,我开始恢复朋友圈的热度,尝试做一个个人生活的分享者,把正面的、温暖的,真实的心情和遇见展现出来,让生活把自己变得有趣一点,对,做一个有趣的,热爱生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