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共享单车的讨论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火了,但使用它的人依然没有减少。在经历了集体涨价、共同治理、探索联动机制,共享单车的野蛮竞争时代得已宣告结束,正式迎来了良性竞争时代。
“以前的免费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北京的用户周先生发现,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已经结束了免费的日子。“月卡还优惠些,不办月卡每次要收1.5-2元不等。”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178.2亿元左右,用户规模达到3亿人左右。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236.8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亿人。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主要有美团单车(原摩拜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小蓝单车等,但主要市场份额仍被前三者占据,为95%。
1、共享单车难题之一:数据造假
“一些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尽快拿到融资或者上市等需求,不得不出此下策进行数据造假,虽然这样的风险很大,但回报却可观。”该人士说道。
在共享单车行业打得水深火热之时,就曾有摩拜数据造假一事被披露曝光。据悉,当时摩拜单车对外宣称日活2000万订单量,但这一数字却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ofo前员工向我们透露称,虽然之前摩拜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这并不代表日订单量能够达到千万级别的数字。“这个数字要是真去推敲是难以成立的。”
据报道,摩拜单车在当时的总投放量为300万台左右,即便以每人每天骑行1次的频率来计算,达到2000万订单的规模不太可能。
“当时ofo的总投放量也只在200万台左右,日2000万订单在我们看来很难触及。是否造假了或许只有摩拜最清楚。”该前员工称。
就在最近,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运营管理监督情况。其中,青桔单车企业存在严重车辆数据造假赫然在目。
公告称,3月份,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微信扫码核查程序在线升级暂停使用期间,监管平台仍接收到青桔单车的"扫码核查数据"733条,报备率为83%;核查程序恢复使用后,监管平台又收到1300余条未经微信核查程序上报的青桔单车数据,且通过以上途径上报的青桔单车车辆报备率高达99.9%,与当月现场核查数据有较大偏差(现场核查报备率为63.8%)。市交通执法总队已就此违规行为展开后续调查。
2、“是否正规提交数据?”
这其中,交通委指出,在微信扫码核查程序暂停使用期间监管平台仍接收到青桔单车的扫码核查数据,而在微信扫码核查程序恢复后又收到了未经微信核查程序上报的数据。
显然,青桔单车并没有以正当途径提交上报数据,而是通过绕开政府对外接口,直接向政府监管信息平台传输数据。
“这要看青桔方面有没有和监管平台达成协议,如果监管平台知情的话则不涉及,如果不知情或涉嫌网络攻击。”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另外,该律师还指出,青桔的数据造假问题只是涉及到企业经营诚信或者说价值观的问题,并不会对其它造成影响,但如果非法侵入网络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而对于青桔是否已和监管方面达成协议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青桔涉嫌在以一种不正当方式提交或获取数据。
“现在的疑点在于核查程序停用期间,为何平台依然接收到了青桔单车上报的数据,即然系统已经停用,就不应该能够上报。”该人士告诉我们,就他碰到的案例中,出现这种情况基本有两个原因,一是平台系统问题,导致系统在停用时依然可以传输数据,二是企业本身通过技术手段绕过了访问层直接传输数据到后台。
但无论如何,青桔单车能够在系统停用时传输数据本身就存在疑问。但目前,交通委表示正在调查中,而青桔单车也未就此事发表任何回应。
有业内人士称,数据造假存在于某些家共享单车企业中,但通过不当形式向交通委提交数据是其第一次听说,他甚至感到较为惊讶。“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涉及到法律问题了,不是简单的诚信问题。希望青桔能够站出来说明此事。”
在采访中,多数从业者或分析人士均表示,共享单车已经从鼎盛阶段开始逐步向下走,但向下走并不意味着行业遇冷,而是行业更加趋于理性和正规。像数据造假这样的事情在未来或将不复存在。“企业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良性发展这个行业之上,而不是去想怎么让数据好看。”上述从业者说道。
我们可以看到,共享单车在疫情过后在逐渐恢复属于自己的活力,而作为短途代步工具,共享单车也一直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只是在这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应当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数据造假一时爽,但毁的是自己企业的前程,同时也会牵连到整个共享单车行业。
“还是更希望良性发展,良性竞争,市场需要每一个共享单车参与者。”上述分析人士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