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李叫兽写的营销文章,就很佩服他的分析能力,你可能只看到了第一层,但他讲出来的,可能就有三层,这种深度分析能力,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上,尤其是思考。
我在工作中经常被领导问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就被问倒了,这个我很苦恼。有一天和领导聊到《月亮与六便士》,领导问,为什么这本书现在这么火?我答不上来,又被问倒了。
强行回答可不可以?可以,但是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没思考过,应激反应出来的答案多半经不住追问。于是我想,这个问题我为什么答不上来?因为我根本没关注过这个问题。虽然家里有一本《月亮与六便士》,但是我没有打开过它,对于这类小说兴趣也不大。但是这样一本经典的小说,我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有史以来产生的图书汗牛充栋,穷尽一生也读不过来,但是真正的经典其实是有限的,选择读一读,或者至少了解它们讲了什么,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值得的。
于是当晚我就跑去得到,听了一下这本书的解读,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火。
1 100年前,毛姆写出了《月亮与六便士》,今年是它出版100周年。在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这本小说长时间排在第一名,注意,是总榜第一。这就是排行榜效应,也是冥律在发挥作用。
2 小说讲的主题正是当下年轻人所关心的。现在的年轻人更关注自我成长,个人意识早早地就觉醒了,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屈从,比如佛系。有没有不屈从的?有,但是很少。所以,在压力之下,逃离北上广隔断时间就会成为热点,王小波的小说《特立独行的猪》也经常被提起,毛姆的这本小说,讲的同样是“逃离”的故事。因为我不能逃离,所以才要附身文学世界里的人物,跟着他们来一场精神流浪。
《月亮与六便士》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写了一个从“幸福家庭”中逃跑的“渣男”思特里克兰德,他原本有家庭,有老婆孩子,可是有一天他跑了。跑到巴黎学画画,这是他的梦想。但是他的学画之路并不顺利,可谓历经坎坷,要不是一个好心的画家救济他,他早就饿死了。可是这位兄台把帮他的人给绿了,娶了人家老婆,还住了人家的房子——好心的画家受不了自己媳妇住到德哥的“狗窝”里,所以直接净身出户了,这种爱简直超越了阶级和种族——回到荷兰乡下,好心的画家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死之前他留下了一大段话,意思是说,要有忍受平凡的智慧。而德哥的传奇并没有结束,他后来开始流浪,无意中到了塔希提岛,还在岛上成了家,然后默默画了一屋子画,直到死去。这些画并不是画给谁看的,但是在岛上,德哥的灵感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所以作品产量惊人。
德哥的一生,在有人看来是可耻的一生,但是有的人羡慕他,因为他没有在沉默在灭亡,而是在沉默中爆发了。我们得不到的,总想多看两眼。这可能是这部小说火的一大原因。
综上,一个粗浅的分析结论是,《月亮与六便士》在排行榜效应之下,持续触达更多人;同时,个人演进时代,人们更关注自我成长,外部压力重重,人们的情绪需要寻找释放渠道,文学世界是一个好去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