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最近对这段话有特别的感触。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自己对自己总的看法叫自我概念,我们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产生自我的看法叫镜像自我。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志博云天;有时候又觉得自己身无所长,平庸无奇。
再有人鼓励和赞扬的时候飘飘然,心中无限遐想,满足与当下的一点小小的骄傲。但偶尔和他人对比一下,又觉得一切也只是他人礼貌性的回复。
修炼多年,依然走不出这个俗套。对一件事产生这样不平衡的心理可能只有一点点,但认识到自己的修为如此不足,这件事产生的困扰却令我心神不宁。
深深认识到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认知难免对带着身边的人的意志,于是,无论我们认识自己,还是评价他人,或许都不是我们内心最为真实的那一个。或高估,或低估。
我们无法评价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没有个客观而中立的参照物。
遇到热情礼貌的人,会对你高度赞赏,那是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遇到冰冷刻薄的人,会给你一张冷脸或直接无视,那也是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但我们总是能够启动自己的编剧模式,打造出各种影视桥段,如果是有利于自己的也还好,但大部分却是影响自己情绪的内容,虽然什么都没有,但也许世界已经坍塌了。
所以,我们要怎样客观评价自己。
老子告诉我们: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坚持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强便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