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信带来的另一个世界

书信带来的另一个世界

作者: 雪茵聊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8:25 被阅读18次
    向死而生

    昨天看了《见字如面》第二季这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与央视台《朗读者》很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档节目着重于“用书信打开背后的故事”。

    现在很多人已经没有写信的习惯了,有的人听到这里,非常的不认同,理直气壮直呼道:“什么?我天天用微信找朋友聊天,几乎每天第一时间打开微信,怎么就没有写信的习惯了。”我听到这里刚开始也会点点头,表示了一番认可,也同时萌生出一个问题“书信是什么?”,我似乎对于这个概念已经到了非常模糊的地步了。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那番话:“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或一个想法没有概念,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

    我需要重新理清“书信”这个概率,才好理解这档节目的精髓。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出的解释“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当我看完这个解释,感觉非常字面化,让人很难产生共鸣,而我也试图解释一番,我个人认为:不管用古代或现代的传递工具,只要传递出去的东西是对特定的人说出的心里话的叙述文,它就是一封信。

    思考一番“书信”这个概念后,我们正式进入这档节目带给我的震撼与启发!

    第一期的主题是”生死”

    我们总会为生而喝彩,为死而畏惧,甚至避而不谈,这是非常正常的人之常情。

    在我看完听完那6封信与它背后的故事后,我对这个人之常情有了不一样的阐述。

    其中有两封信让我热泪盈眶,特别感动我。

    第四封信“我现在应该以什么来安慰你呢”

    ——陈难写给美惠子(1938年5月31日)

    背景:(打开一封信之前,你要先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明白这封信的意义。)

    在1938年武汉空战中,陈难的哥哥陈怀民与一架敌军战机同归于尽,陈难失去哥哥。后来人们打扫战场时,确定了被陈怀民撞机身亡的日军飞行员叫高桥宪一,在他身上,有一张妻子美惠子的照片,还有一封美惠子写给他的家书。在这场厮杀中,最终演变成两个活着的女人之前的对话,陈难写给美惠子的一封信。

    感受:(想看这封信,请观看《见字如面》第二季节目)

    当我了解了这封信的背景,再到听完这封信的内容,突然对那个时代的国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对侵略战争痛恨中,失去家人的悲痛中,能够同情共感去联想到阵亡的敌军的家人也可能遭遇着自己那份失去家人的痛苦,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难得的精神素质,特别是信中那句真挚的话“末了,我要告诉你,我家里的父母和大哥,都非常深切的关怀你,像关怀他自己的儿女兄妹一般,不带一点怨恨”,特别打动我。

    战争带给我们是双方的悲剧,我们都应该看看这封信。再一次看看那个年代的人,他们那坚强的思想。

    第六封信“对不起,妈,我生病了”

    ——李真写给母亲(2017年)

    背景:

    李真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本以为通过努力能为贫苦的家得以改善,却没想到在三年前,他得了白血病,幸运的是他有机会做了骨髓移植,不幸的是他恢复的状态不理想,肺部的感染和排异的反应,让他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在这不知未来会怎样的他,想给一直陪伴的母亲写一封信。

    感受:

    这是一封容易看哭的书信,看完这封信后,就会突然有这样感慨“死亡总在你安逸的时候突然袭击,让你措手不及。”我现在是二十多岁,在这个年龄段,我对死亡理解是我离这个阶段还很遥远,觉得还没有到时候去思考这个问题。看完这封信后,我才意识到我错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高龄的运气的,我们也许在某个节点中掉链子。这一刻,突然有些理解“向死而生”这个哲学(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这样比曾经对死亡避而不谈的活着,更有意义,你的一生反而更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信带来的另一个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a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