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34篇文章。)
今天老师通知下个月下旬考试,每次只能考一级,从三级起不能跳级,每年寒暑假各安排一次考试,也就是说顺利考完十级需要四年了。
原来老师说可以通融,一次考两级,所以我同时准备三级和四级曲目了,实际学到五级曲目了。
这样的考试安排,自然是防止考生投机取巧,每逢考试狂练两首曲目就去通关,而不用功打牢基础。
But,我是一个认真的考生a a a 。
原来是以为两年半能考完。 人生有多少个四年?
不知道两年半改为四年对我想做的事情会不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同时,又说现场校弦不能依赖调音器,必须依靠自身的听力。我一直没有训练这个,那么,接下来这三周,还能怎样呢?练习吧!
所以,今天就又研究了校弦。
原来我觉得迷茫,要调准七根弦,那么必须有一根是准确的,再以这根为标准去校正其他六根。就是要先假设一根是正确的。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假设的。例如,你流落一个荒岛,你要逃出去,你不能说假设你有条船。“你没有”这个事实,你不能假设它不存在。
我要怎样确保先有一根准的弦呢?
然后我看了网上一个教校弦的方法,我抄一下,作为自己的练习方法:
散音弹第四根琴弦,去找到一个自己感觉很舒适的振动频率。
通过旋转琴轸来改变振动频率,往右转动,弦变紧,音变高;往左转动,弦变松,音变低。琴弦的松紧,张力程度要感觉适中。弦太紧会抗指,弦太松会打板。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46cbc6a7db34250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03eaf76d7820170d.png)
确定四弦的音高后,以此为标准音调试其他弦,这样做可以减少耳力上的误差。
看下表,就是这样,先用四弦五徽去调试七弦七徽,调成相同的音高,两个音碰撞在一起,得到一个纯净的音响。然后再依次以其他徽位点弦进行调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af2a114986b18af3.png)
在调试过程中,先弹已调好的音作为参考,再弹需要调试的音,仔细听辨两个泛音的音高及其余韵,可以左右转动琴轸调音。
如果两个音响起,余韵还是有起伏,音响不纯净,可以左右推动蝇头进行微调,改变弦的松紧调节音高。
推蝇头:往右推,弦变紧,音变高;往左推,弦变松,音变低。
当七根弦都校过一遍后,可以通过多条弦的听辨,来检验是否有偏差。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fc85908ea32f6414.png)
引用的以上这段文字让我第一次知道,调音会出现的误差常常就是因为对“余韵”拿捏不准,也才知道可以通过“蝇头”来调校,对“蝇头”这个名称有了深刻的印象。
看明白了,就是那一根标准弦也是靠自己的听力调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5423/838765ee45a58159.png)
以上是古琴正调/F调泛音调弦法的步骤,它的定弦弦式叫“F调定弦弦式”,古代叫“宫调”、“仲吕均”、“黄钟调”。
由此,我也确定了,不一定都以七弦为标准音高的,应该是可以以任何一条弦为标准音高。
而我要考级的两首三级曲目,《春晓吟》是F调,《玉楼春晓》却是降B调。
之前,我都是通过弹拨曲目中的含有五弦的指法来听音调弦,顺时针转动琴轸,把弦调紧一些,音调听着差不多,顺耳就过了。
现在呢,知道与之相配的调弦方法,学名叫“降B调定弦弦式”,也就“紧五弦定弦”,调弦方法,习惯称为“紧五弦”,就是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古代称谓:徽调、无射调、仲吕调、金羽调、蕤(ruí)宾调等。
不知道小二度是多少,记住它的泛音校弦法吧:
三4--------------------五5同音相和
就是三弦四徽的泛音与五弦五徽的泛音相同。
目前我已经学会的要紧五弦的曲目还有《阳关三叠》、《渴望》。
练习吧,今天刚好看到一句励志话:每天坚持,时间会证明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