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老微信好友看到我朋友圈都会惊讶地问我:“教育行走”是什么,你那么用心?以后要带上我呦。
我只能微微一笑。或许我默认;或许我不应该去“吹嘘”它的美,毕竟每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单一的推动;或许我在内心越来越坚定——我真的很爱它,无比的那种;或许我又想念师父、师哥师姐和来自各地的美仁们,想念前不久才结束的“教育行走”,更赞美固有的特质。
说来话长,因为我在“教育行走”已经“寄宿“了近四年,故事很多。它的全名“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由全国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诗人、学者张文质老师和他的好友四川一进修学校副校长谢云老师发起,宗旨:行走拓宽世界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不妨,我们一起从“教育行走”的营歌《行走之歌》中提前感受一下。【注:由于原版歌曲在音乐库搜索不到,歌词不变,用韩敏演唱的这个版本】
附:歌词
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天上的太阳
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水中的月亮
我的城市,我的远方
自由的教师创造自己的乌托邦
翻过一座山,我的朋友在前方
走进一座城,我的理想还在我心上
一群勇敢的人啦什么都不害怕
一群快乐的人啦走在自由的大地上
“教育行走”每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举行,至于为什么是“七月二十一日”只能有劳读者自己琢磨或者从我之前的公号文中查找答案。
2023年7月21日至24日,受新冠疫情影响期待了四年的“教育行走”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外国语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图片
至今刚好十日,但每天依然沉静在那让人难忘的成长场域。只是碍于刚返程到家我二叔过世,四天的忙碌又奔赴郑州中牟参加为期五天的深造,没能抒发与表达。难得如此静心,借终有一点歇歇之际,特表达继续“行走”。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到底教育行走有何特质,让我受益匪浅、念念不忘。
特质一:倍受感动的人文关怀
教育行走不愧为“生命化教育”的磁场,一切的安排都极具生命化、人文性,比如发放统一的营服、胸前粘贴签名签,更重要的是“必须穿”“必须贴”否则就违反“营规”拿你“试问”。
这样就“麻烦”,无论你在学校还是校外,见到穿着同样衣服的就知道是“同学”,同学见同学难免一声问候。
这一声问候、这一个微笑的表情很重要。很多时候,结识一些新朋友远远比几场讲座更重要。很多时候,新朋友也是来自问候和微笑。
更具人文关怀的是:张文质、谢云、孙明霞等大咖讲师们以及研究院李晓霞院长带领下的团队成员们总是孜孜不倦地率先与营员问候、交谈。
或许,有的读者会反感我把这当做教育行走的特质!不妨大家可以观察、感受:很多的场域三天的活动后你结识了多少新同行者?带给你多少感触?留给你多少回忆?甚至于我就体验过很多的场域里共餐、排队、共进工作坊研讨……几乎都善于我行我素,甚至于流露出更多的低素质现象。前不久,我在众多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就被逆向取餐的学友“欺负”过、被学友霸占过位置,有时候一个新朋友都交不到。好像每一位学习者都多么的了不起,我确实想用这个“了不起”来修饰这样的场域。
而在教育行走,负能量的这些几乎感受不到,真的感受不到。当然,我这样讲,可能有些夸张,或许有,但是我随教育行走近四年来没有遇到过。对,我应该承认是会有些负能量,只能说我四年未曾遇到。
或许,因为在生命化教育中、在教育行走里,大家都认为:我们是草根教师或者走向专业的草根教师。这个草根教师或者脊梁式草根教师不一般,他们用想大事的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他们慢慢去探索自己小小领域中的教育的希望。
特质二:欲犹未尽,惊喜不断
2020年和2021年的“教育行走”由于受新冠疫苗影响,改为线上行走。共分三个阶段:前三天的预热+三天的行走+后三天的余热。
就这样,一场教育行走“玩个”三三九天,奇特吗?
这还不算,又有陈秀玉老师(网名小尘老师)发起的后续300天的“一起写吧”挑战。这又是差不多欲犹未尽的300多天“行走”。
其实,在我看来,这“行走”是没有终止的,因为但凡用心、专心、爱心从教的教育人,但凡有情怀、有使命感的教育人,他们永远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寻找自己的乌托邦。
2023年的第八届行走,欲犹未尽更精彩。7月21日的盛大开幕前,已经组建了“行走群”,四百余位来自全国的行走美仁们早已在6月21日就在线上开启行走之旅。
很是震撼,比如,你见过线上排练节目吗?这个必须要有,因为每晚都有活动、最后还有我们自己的节目;又比如,每晚都在微信“行走群”分享:一位主持人、两位分享者、一位点评嘉宾。
就这样,还没有见面,美仁们就已经在线上结识了一个月。
这个场景真的惊喜!你想想,一群人在线上默契地交流了一个月、在线上默契地排练了一个月的节目。那种相见的期待和相见时会是多么的激动。
这不,大亚湾行走结束已经十天了,每晚都精彩无限地散发着余热,分享着自己行走中的美好与故事。
或许,我想:我们从未离开过那现场、离开过那篇属于我们的天地。
这还不够,我们又开启了欲犹未尽的300天即“一起写吧挑战赛”,期待你的到来,让一切的美好持续300天,从而遇见那个不一样的自我。
特质三:人人都是舞台的主人
人人都需要上台表演,大型的文艺节目、小型的朗读,更有读书沙龙和论坛。
为了尽可能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场行走还有晚自习,还需要在晚自习中至少串场。
你喜欢哪位教育著作的沙龙,你喜欢哪位领域感受的论坛,你喜欢参加朗读还是做个伴舞者,还是你就来自己发起一个节目,自己招募自己的人员,自己排练。最后隆重登场。
就这样,为了人人参与,为了人人都能够迈出自己艰难的那一步。“教育行走”的设计真是“煞费苦心”“应有尽有”。
好了,参与行走的美仁们,听够这样的奇特的故事了吗?你的呢?也来个分享吧。没有参与行走的你,心动了吧,没事,明年的7月21日,我们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