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来合肥时,还带了两本小说和一本龙应台的散文。
《面纱》是其中一本,是注册当当网后1元钱专区里选的一部。
讲述的故事算是比较简单,似乎没有毛姆的另一部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剖析得那么深刻。但文字简朴、明白、晓畅。两天读完的。
这是毛姆的作品中唯一一部是以中国为背景题材的。小说里描写了很优美的中国乡村的景色。夏季的稻田,太阳初升时蜿蜒向前的小路、一条通往平和与安宁的路。晨蔼下的庙宇,庄严、肃穆、神奇、缥缈、空灵。。。这种美让人落泪、感到窒息,让人化为纯粹的精神。
吉蒂和查理的过错直接造成了可怜的、善良的沃尔特的死去。
吉蒂最后的觉醒,有去中国所遇所见的感悟,是修女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我想,大概也是因为查理从未想过要离开他的妻子,所对她造成的心里冲击,因羞耻、愤怒而悔恨吧。
如果当初查理愿意了呢?
我想她就很可能会有一丝丝愧疚,但可能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有错。毕竟像书中一遍又一遍重复的那样——她一点也不爱沃尔特。甚至到沃尔特临终她也没有落一滴泪,她对他也只是同情。
我认为这个人物形象过于自私和冷漠。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在对方精心照料下的生活中,就算一开始没有感情,也会日久生情,会因感动而眷恋和依赖。会舍不得离开。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想起初中时一个很帅的男生和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谈恋爱。女生竭尽所能讨他欢喜。但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们,认为他们很快就会分手。包括我很疑惑。
“你真的喜欢她吗?”有一天我与他同桌时忍不住问了他。
他当时说的话让我一时接受不了,我斜着眼望着他,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很轻视那女生的意味,心里第一时间为她鸣不平。但同时今天想来,倒也不算是个很糟糕的回答。
“就算是养一条狗都会有感情,更何况人呢。”
《面纱》的书名出自雪莱的十四行诗:
“别揭开这幅彩幕(the painted veil),
它被活人称为生活
虽然上面所绘的图景显得很不真实
只不过是以随随便便涂刷的彩色
来摹拟我们愿以为真的一切东西。”
吉蒂都是戴着面纱看待沃尔特和查理,认为沃尔特枯燥、无趣、木讷,查理幽默、深情、完美,经历霍乱地域的生活后,最终才明白这两人品质的天差地别。
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面纱存活于世一样,不要企图仅仅通过表面来了解一个人,因为那并不是真实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