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长久的战争来自最亲密的人

最长久的战争来自最亲密的人

作者: 江湖皆是好去处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21:16 被阅读29次
图片来自网络

《琅琊榜》里,梅长苏对萧景琰说,“人只会被朋友背叛,敌人是永远都没有‘出卖’和‘背叛’的机会的”。

他将童路的母亲留在廊州由江左盟“照顾”,其实是一种牵制童路的手段。

因为,童路的身份特殊,是苏府和外界传递消息的联络人,事关重大。他对童路百分之百信任,能够毫无猜疑,这是义气。

同时为了防范和保全,也以他的母亲当做“人质”,这是所谓的手段。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

可以说,我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解读与感知,对爱恨情仇的深受,最先也最多来自于他们。

尤其是,当我们还不能够独自建立属于自己生活圈子,还没有形成成熟健全的世界观时,身边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漫不经心,都将如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一颗颗种子。

假以时日,有的会长出一树梨花,有的则能掀起腥风血雨。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描写张爱玲的书。

张爱玲的生平,尤其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恋,几乎无人不知。

而我所好奇的并非是那段爱恋,而是张爱玲的童年遭遇。

因为,我始终相信,人的性格养成决然不是全部由后天所决定,家庭环境和幼年的变故才是主因。成年后的张爱玲与人始终保持一种淡淡的、疏离的状态,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终老。

甚至年老的时候,同与她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朋友,也只是通过互留纸条传递消息,能不见面就不见面。

在港大就读的三年里,张爱玲只结交了一个关系较为亲密的朋友,名叫“炎樱”。

她不喜与同学们结伴出去游玩,一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另一个对别人所说的也没有兴趣。不喜交往的她养成了孤傲不群的性格。

她对人的极度不信任感和冷漠感主要源自于曾经给予她无限爱意的家庭和父母。

在这一背景成长下的张爱玲从文学中获取到巨大的安慰。她曾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里文学界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她的文字中流淌的是生命,是情感,是对幼年缺乏家庭关爱而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自我的补偿。

先说她的父亲。因为父母离异,母亲远赴国外,张爱玲自幼与母亲分离。

她的身边只有整日吸食鸦片、脾气暴戾的父亲,生性刻薄的继母以及一直善待她但软弱的佣人。

这就是构成她世界的全部,没有可以依赖撒娇的母亲,只有凶神恶煞的父亲和继母,佣人虽然疼爱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保护她。

对幼小的张爱玲而言,这个世界是无情的、可恨的、令人胆战心惊,令人想要逃之夭夭的。

这个世界里的人,是自私的、可怕的、软弱的,令人厌恶唾弃,令人缺乏信任的。

在遭到亲生父亲责骂、掌掴、囚禁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张爱玲对人生的基本判断已经落地生根,形成一个坚硬病态的内核,此后的人生抉择,都是经由这一内核生长出的枝枝蔓蔓。

至于母亲。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可以勇于结束不幸的婚姻,选择出走的女人,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值得钦佩。

因为离婚协议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张爱玲的母亲没有一起将她带走。

她们也有过共同生活的岁月,一段是没有离婚之前,另一段是张爱玲从父亲家中逃出以后。

第一个时间段,张爱玲的年纪还太小,母亲留在她脑中的印象只是几个画面。而第二个时间段,张爱玲已经“长大”并“伤痕累累”,与母亲之间再也无法恢复幼年亲密无间的关系。

况且,张爱玲的心中对于母亲的缺席,对母爱的匮乏是心存芥蒂的。尽管母亲一度资助她去港大求学,但母女二人之间还是走向愈来愈生疏的状态。

对于胡兰成,这个众人口中的“汉奸文人”,风流成性,可是他却“读懂”了张爱玲。

与其说是“读懂”,不如说他是因为“阅人无数”而深知张爱玲的薄弱点而已。

我想在张爱玲的心中,早期的经历已经让她无论是看生活还是看世界,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总是怀着隐隐的哀怨和敌意。

但生而为女人,总会有软弱的地方,需要怜爱和爱抚,特别是对于自小就缺乏温暖和关怀的人,她们的需求只会比旁人更多。

只不过,她们不曾向这个令人缺乏信任的世界讨要罢了,还没启齿就退居三里,宁愿舍弃也不愿再受到伤害和屈辱。

这一点,从时隔数年,张爱玲向父亲拿学费的事情上足以看出。

因为当年的出逃风波,张爱玲与父亲之间多年来都无交集,但是想要继续在学业上深造,母亲无力承担费用的情况下,她不得不去再去登父亲的门。

但即便是有求于人,张爱玲也将此视作“一种尊严上的屈辱”,所以即使从父亲那里拿到了学费,她也没有丝毫感激之情,从那以后也再无往来。

遭受过情感和身体上重创的人,会将“自尊”看得极为重要。

因为他们曾经深受其害,并心有余悸,保护自己的欲望比任何人都更为强烈和执着。

所以,张爱玲说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话,“我喜欢钱,因为我从来没吃过钱的苦,只知道钱的好处,不知道钱的坏处”。即便是与胡兰成分开后,还曾给过他金钱上的帮助。

她绝对是要在情感的博弈中占据“自以为是”的上风和完美姿态,金钱在她的眼中,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然而,越是这般敏感、细腻而又带一些神经质的女子,其实越是有其致命的弱点,最易满足和攻破,倘若她被打动,甚至不需大动干戈,攻城略地,不动声色间就会将主动权全权交付对方,心甘情愿,低到尘埃。

胡兰成就是这样可以做到“兵不血刃”的人。书中也有所暗示,胡兰成是读懂了张爱玲却不懂自己。张爱玲是读懂了自己却不懂胡兰成。

最持久的战争往往来自最亲密的人。

我们这一生,终究无法摆脱最亲近的人而独自存活。

所有的爱别离、求不得都源自于与之相爱相杀的故事,有的是温暖的慰藉,有的是深深的伤口,是宿命,也是选择。

《七月与安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没有人能伤得了你,前提是你给了别人机会和权利,这是自己的选择,必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世间的公平所在,是能量守恒的另类体现。

别轻易说老死不相往来,那亲人也曾给予过某种意义上的“庇护”。

别轻易说此生不复相见,那爱情也曾结出甜美的果实。

别轻易说看破红尘,你看那红尘滚滚,一刻都不曾停歇过。

完。

相关文章

  • 最长久的战争来自最亲密的人

    《琅琊榜》里,梅长苏对萧景琰说,“人只会被朋友背叛,敌人是永远都没有‘出卖’和‘背叛’的机会的”。 他将童路的母亲...

  • 最亲密的人

    这个主题,本以为下笔千言,可真当提起笔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一点也不像当初想搞点大脸时的思路清晰。 我和大脸是朋友...

  • 最亲密的人

    一说最亲密的人,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我的妈妈了。我的妈妈是一个开商店的。 从小到大,妈妈都是不辞辛苦的为我奔波劳累,从...

  • 最亲密的人

    黄昏时分,下班时间,路上的人行色匆匆,好像迫不及待的回家与家人相聚。 阳光洒在公寓的落地窗里,静谧的像一幅画,我站...

  • 最亲密的人

    阿么的脚今早一看还是肿的,比较担心。也不知道是可以活动呢?还是不可以,上午基本就处于挂在身上的情况。 下午和老公商...

  • 最亲密的人

    当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时,我们往往可能就不会去想这回事。比如说:亲密。 近几天猛然意识到,我对象其实是我最亲密的...

  • 不愿太过亲密,害怕受到伤害

    不愿太过亲密,害怕受到伤害 因为最初最深的伤害,来自曾最亲密的人 所以,保持距离 家人,朋友,同事 身旁相处的人 ...

  • 【五味集——直击人生的真实】第236

    即使对最亲密的人, 也不能没有任何保留, 否则, 最亲密的人可能会给你最致命的一击。

  • 良好的亲密关系 从自己开始|“亲密关系”视频读书会

    --引 -- 在这段漫长的“假期”之中,我们相处最多的,是那些最亲密的人。 谁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又与亲密的人有...

  • 2020-06-14

    原来,最致命而残忍的伤害往往来自于你最亲密的人,而不是你自以为遍布周遭的敌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长久的战争来自最亲密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f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