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定位—瞄准目标—制定策略—执行反馈—调整行动—最终完成。
第一个步骤,定位。
定位你的目标。
什么是目标?“我想考北大”这不是目标,说得好听点,叫想法、愿望。
你立下新年的目标“我想减肥,我想变美,我想赚钱”,后来通通没有完成,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顶多只算想法,目标要有可执行性和衡量标准,比如“我要考到240分”,这算是一个目标。
在目标这部分,我已经谈过一些经验了。
这里再强调两点:第一,要学会解释你的目标;第二,只有这个才是你的目标。
什么叫作学会解释目标?
比如要考北大,意味着两门专业课都必须要考120分;意味着这张卷子当中80%的考点我都要知道;意味着考试范围内的80%我必须得知道。如果我只知道10%的话,那么还要搞定70%,那么整个复习的过程就会变成这样:找到不会的地方,变成会的,直到这个百分比达到80%。
这就是目标被解释的过程,从“我想考北大”到“我要考到240分”,到“我要搞定那些不会做的题目直到百分比达到80%”,到“我今天已经做了50%,还有30%”。
再比如“我要减肥”,我刚刚说了,这只是个想法,意味着我将来的体重要比现在轻,意味着我每天的热量摄入必须低于我的消耗。
如果有一台仪器可以帮我测量我的热量摄入跟消耗的话,我需要保证每天的摄入减去消耗后是负数,我还得知道每天的负数是多少,才能保证能够达到我想要的体重目标。
模糊的目标,要不断地去解释它们,把它们转化成一个更具体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途径。
这个能力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的,他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目标解释出可行性,所以只能跟自己的目标大眼瞪小眼。
关于第二点“只有这个才是你的目标”,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目标之所以没有达成,就是因为目标太多了。
这一点我一直在反复说,还请见谅。
现代人一事无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贪心。
你觉得读书重要,你觉得人脉重要,你觉得学英语也很重要,健身也很重要,方方面面都很重要。
但是你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做到的。
于是就有人提出,一定要达到平衡。
平衡本身就是个梦,平衡本身就是在消耗你,你看那些站在跷跷板中间保持平衡的人,是不是屏住呼吸累得要命。
所以最理想的状况是,一个阶段之内只考虑一个目标。
所以在你定好自己的目标之后,要告诉自己“我只有这一个目标,其他的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步骤,为这个目标想一个策略。
有两句话,大家一定要记得。
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我过去奋斗过程中血淋淋的教训了。
第一句话:千万不要把目标当策略。
第二句话:千万不要把计划当行动。
一般我们想好目标就立马行动了。
我们很容易把目标本身当成一种策略,比如我想语文考100分,其实这是你的目标,但大多数人完全不去想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就直接开始做题,开始写作文。
我们习惯于把策略部分给忽略掉,直接从目标跳到行动,导致很多行动对目标是无效的。
在想好目标以后,行动以前,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想,自己定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把计划当行动就更好理解了,很多人只做了一个计划,就当自己已经做到了。
具体怎么定策略呢?
定策略有几个步骤。
第一,找出通往目标的障碍和问题;
第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和障碍的方法;
第三,方法之间成为系统;
第四,集中冲刺直到成功。
很多同学喜欢问我怎么提高成绩。我会让他把教材打开,然后问:“是不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你都熟悉?”他说:“不是。”
我说:“你再把你的练习册打开,是不是每一道题目你都会做?”他说:“不是。”
我说:“你再把上一次考试的卷子给我拿出来,是不是考了满分?”并没有。
那很简单,你把那些不会的、做错的题目找出来解决掉,你离想去的大学就近了0.0001%,通往理想大学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就是那些你不会做的题目,所以你要想办法把这些题目给搞定。
可以去问老师,可以找家教,甚至可以看答案,等等。总之,你要想办法搞定它,一点一点地搞定,你就会离想去的大学越来越近。
当你搞定的题目足够多的时候,比如达到了90%,很有可能你就可以上清华、北大了。
如果你不知道通往你目标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会造成什么结果呢?——瞎使劲。
比如这次考试没考好,特别痛苦。好多人就把“没考好”当成一个障碍,劝自己别把这次考试当回事,平复心态什么的。但你真正的障碍是那张卷子上面的错题。
如果没有认清障碍,我们还会把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一些会的东西上反复学,反复验证自己很厉害,很牛。
没有用,这些都是无用功。
只有把真正的障碍和问题准确地找出来,并且想出克服方案的人,才能够快速逆袭。这就是别人复习四个月,顶你复习十个月的原因。所以制定策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找出真正的障碍和问题。
不说考试,我换一个案例,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障碍。
我有个朋友在做童星节目,他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童星选秀节目。你已经知道怎么定目标了,所以应该很敏锐地发现,“最好的”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目标,是愿望,因此很难达到。
所以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你要的是收视率第一,还是捧出几个大红大紫的小朋友发展IP?
然后他说,我的目标是捧出几个小童星,火遍全国就可以。
他之前做少儿培训方面的工作,所以跟全国三十多家少儿培训机构都很熟,他让这些培训机构推荐一些小朋友过来参加选秀,然后跟每个小朋友收成千上万的费用。
就这样,他收到了一些钱,然后把学员放到景区,雇用了一个摄影团队给他们拍摄,最后放到一个几乎没人看的电视台播出。
他觉得这么做很聪明,又可以赚到钱,因为小朋友是交了学费的嘛,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完成自己包装童星IP的愿望,一举两得。
但是最后,这个项目失败赔钱了,他也没有完成他捧童星的既定目标。
为什么?
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我在听他讲方案的时候就发现的。
首先,他没有根据目标找出真正的障碍和问题,想培养童星IP,需要找到那些多才多艺的,或者很有个性的小朋友,需要给他们进行包装,需要给他们一些流量曝光,等等。
好多人做事都凭感觉,认定了自己就应该这么做,也不考虑行为是否背离目标,以及到底有没有在解决真正的问题。
而当你从目标出发,去想真正的障碍和问题的时候,就会推翻许多无理的既定做法。
要做几个爆款的童星IP,是不是一定得做综艺节目?
不一定。
我经常和我的员工展开这样的对话。
前两天,运营的同事来找我,跟我说:“媛姐,我想招一个编辑,每天在公众号上发文章。”我问她:“你的目的是什么?”她说:“这样可以给付费的用户更好的体验,他们每天在打卡学习的同时,还能看到一些不错的文章。”我说:“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付费学员的体验更好,难道一定要每天推送免费文章吗?”
在花费同样费用的前提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做法,比如在群里多做一些服务,比如提供一些课程之外的扩展知识?
我给出的只是建议,未必是标准答案,但是每次帮助员工从目标出发,厘清问题时,就会发现好多人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并没有思考这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和障碍。
打开思路,才能找到最佳做法。
说回我这个朋友,他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既然没有找出问题,就谈不上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本来可以在网络上搞个投票,比如给每个小童星都申请一个微博,比如可以花点钱把录制节目当中的那些经典片段推广一下,在微博、朋友圈里让他们红起来,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