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婆媳大战普遍存在,欧美不如此。”在我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的文艺创作很喜欢用婆媳矛盾,那时候的确中国物质条件落后,大多数家庭状况婆媳住在一起,自然就会有诸多矛盾。欧美很多婆媳不住一起,自然冲突就少。
但认真说来,说“欧美”的概念也十分巨大复杂且错综的,在美国非裔家庭与拉美裔家庭能一样么?就算是欧洲电影里,呈现出的意大利式家庭与挪威式家庭,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家庭模式吧。
就算我们这里就仅仅比较中日韩这三个东亚国家。韩国人听了与中国有点像,应该会很高兴吧。谁要跟日本人比较像(这不侮辱人么)?对,说的就是,那个对历史罪行完全没有反思的国家,那个拥有自杀文化与宅男文化诡异交织的国家。
再说到妈宝男,就算妈宝男真的真的在中国普遍存在。至少中国式妈宝男有工作呀,横向对比,日本式的宅男没工作,啃老几年,甚至长达十年的还少么?
我才说不要国别做横向对比,自己也在打脸。
又如这一句“中国人的爱情模式就是找妈,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反省一下,为什么不是找爹?
因为在中国人的家庭模式里,爹就可以不存在,爹就是个摆设,爹就可以隐形。
所谓“找妈”,找的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关心。为什么中国人的爱情里缺失这东西,那是因为当爹的从来不曾给予孩子们一丝丝情感上的联系与支持。
另外,脑子里如果老爱用“中国式”概念做提炼的话,也是有点以偏概全的。
一个回族家庭的故事,能跟云南少数民族家庭故事有多少可比性。一个生活在蒙古草原的男孩,与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又有多少相似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千姿百态。在谈到文化时,这种中国式的什么什么还是谨慎使用吧。
当然政治建设上,倒是经常提到“中国式”,那是国家层面的大方针,另当别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