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现在两级分化严重,小学生家长每天在群里秀孩子的各种才艺,街舞、足球、乐器、口才,孩子们在镜头前充分展示着自信的容貌,个个天赋异禀。
中学生家长也就偶尔冒个泡,秀的多半是给孩子做的营养餐。高中生家长则全部玩起了消失,如果孩子成绩优异,那么高考后会晒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他家长则长期潜伏在水面以下。
面对我的不解,朋友嗤笑一声:“成绩是面照妖镜,那些虚头巴脑的特长爱好,总有一天会在应试教育的火眼金睛下原形毕露。”
这话总结得很精辟呢,我不禁想起来自己17年前备战高考前的情形。当时左邻右舍有好几位同龄考生,每次聚到一起,妈妈们都要夸赞自己家孩子成绩好,天天用功到深夜,大人不强迫就不肯上床睡觉。
这些话让我妈心里打鼓。我从小到大都是位平庸的中等学生,一个班60人,成绩稳定在30名上下,也就是个普通本科的水平,重点大学基本没指望。
可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天性,当我上完晚自习回家,吃了碗妈妈牌爱心面后准备睡觉时,我妈幽怨地来了一句:“我怎么从来没在家里看到你秉烛夜读的情形呢?”
“妈,我困死了,有啥事明天再聊吧。”
高考成绩出炉后,我妈打算找那几位妈妈聚聚,聊聊报志愿的事。可那几位却言语支吾左躲右闪,后来干脆玩起了消失。
据知情人士透露,那几个吹嘘得最厉害的妈妈,孩子们高考成绩都很差,有两位甚至连本科分数线都没够上。
至此,我妈才长舒一口气:“我家闺女还不错嘛。”
现在的家长,已经进化得越来越精明。孩子上小学时可劲吹嘘,不会有被揭穿的风险,等到了中学就得低调,中高考成绩可是不搀任何水分的。
婆婆有个要好的朋友,孩子一路走来都很优秀,上的是我们本市最好的高中,据阿姨自己“爆料”,小女孩每次成绩都是年级前30名。
结果她前一段时间打过电话来,隔着无线电波都能感受到那种海啸般的滔天怒气:“气死我了,她居然考了412分,气死我了......”
我震惊,这是那个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优等生吗?在我们这种高考大省,400分的水平几乎无学可上。当然了,兴许孩子心里素质差什么的,考试没发挥好。
不管孩子自身如何,家长最好还是现实点。如果自己是清北毕业的,那么基于智商的优势,要求高点无可厚非。如果自己是普通到尘埃里的群众,凭什么要求孩子必须出人头地呢?要知道,有时候优质基因会呈现代际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将来很大概率上还比不过我们自己。
看清这个现实后,我默默打开电脑码字,与其鸡娃,还是鸡自己比较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