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如同一位前世结识、今世不约而至的孟浪朋友,无论我以什么样厌弃的表情对待它,它都面不改色地紧紧粘附着。
开始,四十岁成为我颠覆人生的托辞,都四十了,万万不可亏待自己,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总之,人到中年,不喜勿从,有所为有所不为。五年多,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交自己中意的人,价值观决定了主要精力的集中所在,尽管达不到所欲,但略略随心了。
最近,加上疫情的影响,周围好几个熟悉的人失业了,她们/他们原本拥有一份令大多数同龄人羡慕的职业,一直过着绝对白领的生活,年薪制,有股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冠即便没有侵入人的肉体,它也经由肉眼看不见的路径,占据很多人的前方,迷了眼,看不到前途;沉了心,对未来感到恐惧担忧。
午夜惊醒,后背凉飕飕,四肢紧绷绷地,尤其是大臂膊,绷得酸痛。努力翻身,试图让弓缩的肚皮松弛下来,未果。
我的黑暗的夜空漂浮着,惶恐地打量四周,看不到一片云。
四十岁,真能做到不喜勿从吗?
我是一线教师,平日里上课不感觉,现如今用钉钉,用录屏,回放自己的课堂,猛然发现我的语速好慢,可能与学生的母语不是普通话有关,也可能与自身的性格有关。每次上课前,我都多过几遍内容、有意识地调整语速,一节课,甚至录屏三次。还是感觉不那么如意。
坚持了两年之久的写作,仿佛没有太大的起色。曾经有段时间,心有所想,笔触就嫩达到希望的地方;这几日,键盘与我思的隔膜太大了,二者汇聚不成魔性的理想文字。写来写去,好像什么都没写出来。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职业、我的专业,但就是没有出色的业绩。
每日里忙忙叨叨的碎片化学习、繁琐重复的无效劳动。
世上的人,大都走向平庸。平庸的人,多是铺路的卵石。路隔几年就休整一次,那些被剔除的卵石去了哪里呢?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除非还有一个待用的巢穴接纳。
人到中年,确实精力、知识不如壮年,但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品性坚韧非青年人可比,重整河山,尚有再赌一把的力量与底气,跌倒了还能爬起来,醒悟未晚。倘若真到了50多岁、60多岁,不知道要费多少寿命才能反转结局。
如何突破舒适区呢?
该落实如何行动了,中年的另类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