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自《园丁与木匠》

来自《园丁与木匠》

作者: 阳光灿烂的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6:30 被阅读0次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越来越焦虑。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发脾气,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总是觉得自己目前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都不足,不能给他更好的生活,生怕耽误了孩子的成长。相信每一个当了妈妈的人都有这样的焦虑。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所有技能全部上身,为娃的每一个成长时刻做好准备,不能容忍自己有应付不来的情况。

而万老师解读的这本《园丁与木匠》就可以帮助你缓解这些焦虑,至少我看了之后觉得心情很舒畅。而且这本书里的内容全部都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支撑,不是信口开河。所以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观点大可以放心的去相信,基本就是目前权威的说法了。

这本书的主体思想一句话概括就是家长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园丁,陪伴、修正和影响,而不是木匠反复指导、练习、重复动作。园丁和木匠最大的区别就是,园丁不能决定一颗种子到底是长成树还是开成花,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合适的环境,而木匠只能在已有的木头上雕刻成自己想要的作品。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像木匠那样反复练习、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而应该向园丁那样看着种子发芽长大,时不时的浇浇水,松松土,除除草。

这本书从孩子的童年讲起一直讲到青春期,各个时期的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现。书中提到孩子在小的时候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玩。而孩子的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瞎玩,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而这套模式正是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的演练。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理暗爽一下,因为我每天都看到好多家长秀自己的孩子2岁就可以背诗,3岁可以算加减法等,可以get到各种大孩子才有的技能。而万老师也在这几期的日课中帮我开导了一下,让3岁孩子学会5岁孩子应该有的技能,根本不是聪明,更不是早教。所以家长们不必太担心自己的孩子暂时落后,因为这其实根本算不得落后。

而大脑在进去青春期后开始飞速发展,在各种激素的刺激下变得异常活跃。而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却是有局限的,这对矛盾造成了我们看到的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其实能力很有限。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举动来证明自己很牛。这个时候家长最难当,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书里还有很多其他具体的观点,但是归根到底都在谈一件事,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给孩子具体用什么方法教育他重要的多。不必去纠结自己是在1岁断奶还是2岁断奶对孩子的伤害更小这种事情,而应该努力跟孩子一起成长,再他需要你的时候能够从旁指点。这就足够了。

每天捣蛋的小孩

相关文章

  • 来自《园丁与木匠》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越来越焦虑。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发脾气,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总是觉得...

  • 园丁与木匠

    关于作者 艾莉森·戈普尼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也是这个领域全世界最顶尖的学者。她不仅是一位实...

  • 《园丁与木匠》

    为什么要做父母?照顾孩子既不容易又累的要命。大多数人却乐此不彼。为什么?是什么让这一切都值得?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 园丁与木匠

    大体浏览了一遍园丁与木匠,整体感觉翻译的有些拗口,自己越看越看不进去,只能囫囵吞枣看一遍,也有一些观点自己比较认可...

  •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

  • 《园丁与木匠》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

  • 园丁与木匠

    第一次在“得到”的万维钢精英日课听了关于《园丁与木匠》的介绍,就颇感兴趣,这书名很对我的胃口,从这些年来做父...

  • 《园丁与木匠》

    这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写的探究孩子如何...

  •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 ——偷个题目感叹教育 轻轨载着一车口罩飞驰。 一位妈妈,以原子弹爆炸的气势,对着电话下指令:“五一假都...

  • 园丁与木匠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本来没有很感兴趣,但是看了下作者简介,竟然是曾经一个楼里面的同事。莫名就有了亲近感,有时间看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园丁与木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k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