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吴念真,不愧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阅读《这些人,那些事》,仿佛一位老朋友坐在身旁,翻着一本泛黄的老相册,一边翻,一边娓娓道来那些发生在台湾底层百姓间的平凡往事。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真实到刺痛人心。平凡中藏着苦难、坚持与温情,像生活本身那样琐碎,却深刻得让人动容。
吴念真的故事关于亲情、故乡、友情与爱情,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遗书》。故事中的哥哥事业有成,而弟弟却一事无成,靠借钱度日,甚至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哥哥一次次替他填补窟窿,直到再也无力偿还。最终,哥哥明确告诉弟弟,他可以照顾他的家人,但不会再帮他还债。弟弟无路可退,选择了自我了断。
临终前,他留下的遗书上写着:“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短短几句话,却像一把利剑直插心脏。
故事中我看到了无奈的哥哥,也看到了痛苦的弟弟。
弟弟或许对哥哥的成就有些羡慕,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才将一切责任推到哥哥身上,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哥哥的“光芒”遮住了他的路。他在赌博中越陷越深,将自己的沉沦变成了一种无声的控诉。而哥哥呢?他一味地默默付出,却忽略了与弟弟真正的交流与理解,忽略了让弟弟感到被重视、被看见的重要性。弟弟一次次借钱,一次次制造麻烦,可能只是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引起哥哥的关注。这种撕扯与矛盾,让人读得心如刀割。
看完《遗书》,我忍不住去查了吴念真的生平背景,才发现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样沉重。他的父亲因常年在矿山工作患上矽肺病,最终选择在医院跳楼。而他的妹妹因长期抑郁,也选择结束了生命。家中三位亲人的离世给他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
或许正因如此,他的笔触才格外沉重,带着一种深深的哀伤,让人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被拉进那种悲凉的情绪中,心口闷得发疼。
还有一篇《寂寞》结尾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是继父坐在沙发上,与沙发后面相框里的母亲、弟弟以及女主合影。他甚至在照片背后写下:“魏家阖府团圆。”人不能团圆,就和照片团圆。短短几句话,却藏着无法诉说的寂寞。长大的孩子,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而老去的父母,却只能在一次次期盼中等待孩子的归来。那种深沉的孤独,那种绵延不绝的寂寞,可能需要等到儿女们自己老了之后才能真正的体会
吴念真的每个故事篇幅很短,却浓缩了故事主角一生的悲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能触碰到无数人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苦难与欢笑,感受他们的失落与坚持。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命运是选择的结果,也有些人被环境束缚。但无论如何,哪怕我们在这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因为有这样的记录,那些渺小的生命才得以留存,被陌生人读到、记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4062/fd69c0623b69e5f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