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小明
来源∣小舟学堂
我记得读本科时,一到月底就发愁,因为没钱吃饭。
有一次,距离家里给我打钱还有一天,但全身上下只剩微信零钱里的10.38。第二天只好早餐不吃,午饭吃了7块钱的大众餐(点的都是素菜),晚饭买了瓶伊利的牛奶随便应付过去。
收到家里寄来的生活费时,心里想得都是这个月要省点花省点花,但最后还是月头大手大脚,月底就节衣缩食。
事实上,周边的一些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究竟是生活费不够,还是我们的消费习惯出了问题呢?
01
生活费多少才够
生活费多少才够呢,这个答案无解。
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不同,一二线城市所需的生活费,要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同样是1200,可能在江西、云南等地方读书,已经可以过得很滋润了;而在北京、上海,可能会过得相当拮据。
不同专业也不尽相同,对于医学法学专业的同学而言,不仅要背诵很多专业知识,那么多大块头的专业书也很烧钱啊!更别提像艺术、表演的专业,要上不少高昂的培训课。
但其实抛开这些客观条件,消费习惯还是会受很多个人和社会因素影响。
02
被消费主义捆绑的大学生
生活费够不够用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但在消费主义浪潮下,生活费不够用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
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有个朋友A在家很受宠爱,父母从小灌输的观念就是:你开心就好,钱不重要。
结果,她从外地过来读研,吃不惯食堂饭菜,一周至少有四天下馆子;除此之外,买鞋买衣服都是买最好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看就好;更为夸张的是,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换了手机、买了IPAD、打印机等等...
尽管家里每个月都给她至少两千的生活费,但对她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早已在各个平台都办了借贷...
事实上,大学生消费欲望强,不单单有个体的原因,更多是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比如铺天盖地的花呗、信用卡广告,鼓励超前消费;还有防不胜防的校园贷,虎视眈眈给你挖坑;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产品广告,想尽办法掏空你的钱包。
本来产品的营销,无可厚非,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离开家的束缚,手头有了可支配的金钱,但与此同时,金钱观尚未成熟,从攀比无心学业,到校园贷高利贷,这种极度的消费主义却可能毁了他们。
03
收支平衡是王道
说到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来自于家庭。从某种程度上讲,真正决定你的生活费的,就是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经济富裕的家庭,可能每个月两三千也不在话下;而对于经济较差的家庭而言,或许每个月八百已是全部。
或许问题的关键在于,是我们如何去支配我们所拥有的。
我很喜欢一种说法(虽然有点啊Q精神),那就是:财务自由,不是你不用为生活开销而努力工作赚钱,而是学会在有限的收入保持收支的平衡。
在经历本科的每个月的那种拮据生活后,我读研究生期间,通过记手账管理支出,并且写作赚钱,再加上学校补助,轻松维持我每个月所需的生活费,不用找家里要钱,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让我觉得是真正的独立,靠自己的努力买东西,不再有任何的压力。
学会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费、账单负责,或许才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吧。
-END-
【小舟学堂】
进步青年聚集地
面向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技能学习平台
拥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办公软件、PPT模板、PS教程、摄影教程等资源,总量超过10000+G。
网友评论